最近,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ACCF)、美国放射学院(ACR)、美国心脏协会(AHA)、北美心血管影像协会(NASCI)、动脉粥样硬化影像与预防协会(SAIP)、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和心血管CT协会(SCCT)联合公布了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专家共识。公布该“共识”的目的是,当前冠状动脉CTA对筛查冠心病和已知冠心病患者的评估均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尚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公布指南(Guideline)。因此,“共识”可以被理解为是“指南”公布前的替代文件。
该“共识”在前言中指出,目前冠状动脉CTA虽然在排除冠心病(存在≥50%的管腔狭窄)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阴性预测值>95%),但是在狭窄率的精确诊断上有一定限度(假阳性或高估病变的比率较大),特别是对于钙化病变。CT提供的信息与传统经导管造影一样在判断斑块危险性和何时破裂时受限。
有部分研究结果显示CTA在急诊室的应用价值:对于不典型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指标不确定的患者有排查的价值。对于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并确定肇事血管和肇事病灶有一定价值,甚至能够进行危险分层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但是,这样的研究过少,多中心、大规模的循证医学证据尚显不足。
对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复查,CTA对于较粗大的支架能够评估一定程度的再狭窄,但是大部分金属支架内的再狭窄在CT上评估受限。基于CTA支架随访结果建立起的指导治疗的策略,是否与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治疗策略相一致,目前尚缺乏这样的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结果。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的随访,CTA能够显示搭桥血管的通畅情况及其狭窄,但是对于固有冠状动脉的狭窄和病变进展,以及经桥血管的逆行灌注(Run-off)评估受限。CABG患者术后再发心绞痛可能是固有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同时也可能是桥血管的狭窄或闭塞。
在心功能评估方面,CTA的研究报道较少,可能是因为超声是常规评估左心功能的影像学方法,它既简单、省时,又廉价无创。CTA与磁共振(MRI)的对照研究,显示了CTA在很多量化指标的评估方面非常准确,但是对于快心率患者准确性可能欠佳。CTA评估左心室功能需要较宽的采集时间窗,导致放射线剂量过大,前瞻性心电门控可以降低放射线剂量,但是可能导致不能评估左心室功能。
以下就该“共识”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及解读。
冠状动脉CTA技术
(1)病例选择和准备:应选择心率较慢(理想为<70次/分)、心律齐、能配合憋气、不过于肥胖的患者;
(2)对比剂注射、扫描和图像采集:对比剂注射流速4~6 ml/s,浓度350 mgI/mL或以上,能够使冠状动脉管腔内密度值>300~350 Hu。仍然保留冠状动脉钙化扫描。目前设备时间分辨率的不足,导致存在冠状动脉运动伪影,建议服用β受体阻滞剂;多扇区重建提高时间分辨率,但是降低空间分辨率,产生错层伪影。空间分辨率的像素值0.3~0.5 mm,体素值0.5 mm×0.5 mm×0.625 mm,仍显不足,冠状动脉造影的分辨率为0.16 mm。
(3) 图像重建和解读:回顾性心电门控间隔5%RR间期重建图像,选择质量好的断层图像重建2D和3D图像。读片时更多观察2D断层图像,因其提供更多解剖与相邻关系的信息,如肺叶、纵隔、心包等;2D诊断后,与3D图像对照和验证,减少错误的几率。多层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d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等三维图像各有特点,应该联合应用。
[下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