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轨迹简要回顾
就高血压治疗学而言,经历了70多年的漫长历程。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西方医生通过饮食调节,观察到了一定的降压作用。而中国医生采用中药,取得了良好的降压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变快、高热量饮食、身体活动量减少等导致高血压及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增高。这种发展趋向,引起了西方医生的广泛关注,提出了治疗高血压,首先要改善或者加强生活质量管理的观点。我国改革开放后30年也出现了同样的情景,虽然我国医生非常重视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限盐、生活规律、合理饮食、加强身体锻炼、以及不断学习卫生防病知识新理念、定期检查身体等,这是对高血压(包括高血压前期)治疗的一项基本措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执行和落实仍存在相当差距,受重视程度远不如服用药物治疗。就改善生活方式而言,做起来并不容易,仍存在着很多方法及群体认识程度的影响。因此,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具体切实可行的方案,这对高血压病总体防治十分重要。世界各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包括美国、欧洲、加拿大、日本以及中国出版的高血压指南,均将高血压定义为≥140/90 mmHg,这个指标尽管是人为所定,但也是根据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总结而来,资料结果说明BP≥140/90 mmHg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显著增加。因此临床上所测得患者的血压值,不只是标志着患者血压数字增高,同时也说明患者可能存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基于此,世界各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均推荐所有高血压患者,初始药物治疗界线≥140/90 mmHg。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发展
在上世纪40年代,因为西方尚无特殊降压药物,为了改善患者头晕等症状才进行有针对性药物治疗。到了50年代,随着降压药物的不断问世,大量高血压患者得到适当的治疗,并收到了良好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降压药物不断研制上市,从1960年以后,包括α肾上腺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及β受体阻滞剂等,相继进入临床应用。至70年代,降压药物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用于治疗高血压患者;1980年,钙离子拮抗剂(CCB)治疗高血压病取得了良好效果;90年代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治疗高血压充分展示了其优势;2000年以来,西方开始应用肾素抑制剂治疗高血压,颇有疗效。到目前为止,利尿剂、CCB、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已成为治疗高血压的五大类药物。临床实践和循证医学结果显示,这五大类降压药在降压效果和减少心血管事件上基本相似,但也略有区别。因此针对患者不同病情,个体化地选择抗高血压药物,可以获益更大。
降压治疗中的J型曲线现象
降压治疗中的关于J型曲线现象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多项循证医学研究的事后分析显示,心血管高危患者血压并非降得越低越好。如血压降至120??125/70??75 mmHg以下时,冠心病的发生危险可能增加,但国内有些学者认为在降压治疗中尚未发现明显J型曲线现象,当然这可能与学者经验及病例过少有一定关系。必须指出,对那些不适合降压过低的人群是否能将血压降到很低水平,如严重冠心病、严重双下肢动脉硬化(间歇性跛行)、双侧颈动脉椎基底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若过度降压,可能造成心、脑、肾、双下肢动脉等靶器官灌注量不足,轻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重者可发生严重靶器官事件,因此这种高危患者的降压治疗,不应强调血压一定达标,个体化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是十分重要的。
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的处理原则
2007年HYVET试验结果显示,对于8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收缩压≥160 mmHg,治疗目标血压<150 mmHg,采用吲达帕胺或加用培垛普利药物治疗1.8年,收到明显效果,与安慰剂组相比,血压下降至144/78 mmHg(未降的过低)和161/84 mmHg,脑卒中减少30%,心力衰竭减少64%,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减少21%。HYVET试验结果说明药物治疗不仅可以减少老年人心血管死亡事件,还可以延长其寿命。但是正如2009ESH高血压指南修定版中指出,因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不一致,在采用药物治疗时,医生必须坚持个体化逐渐降压的原则,同时也应仔细监控病情改变并及时处理,方为上策。
HYVET试验结果还显示:治疗组平均血压下降到153/82 mmHg时,舒张压和痴呆之间出现了“反J型曲线”现象,说明舒张压低于85 mmHg的患者痴呆发生率升高,尽管此结果尚有争议,但对80岁以上老年患者,不能将血压降的过低。
单药治疗是否过时?
早期降压治疗,因受降压药物品种的限制,单药治疗高血压几率比较高,因血压控制不达标而增加药物剂量的现象比较普遍,随之而来的药物副作用也很常见,因此之后多采用联合用药方式,以提高降压疗效、同时减少药物副反应。但是否所有的高血压患者,不管患者情况如何,只要是血压升高就一定采用联合治疗呢?200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发表的糖尿病治疗指南中提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治疗上应根据血压分级决定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如果患者属高血压1级者,也就是收缩压在140??159 mmHg,均可采用单药治疗;如果降压效果良好,可以维持单药治疗。如果患者高血压属于2级以上者,也就是≥160 mmHg以上者,则可采用联合治疗。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对原发性高血压1级者,无靶器官损伤证据、无其他合并症,采用单药治疗也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在漫长的高血压认识历程中,医生们了解到了高血压并非一个简单的血压升高数字指标,而是一个患病率高、非常复杂、且不断进展的心血管综合征,病变不仅累及血管,而且涉及到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因此,血压升高警示机体内有疾病存在,而且治疗绝非易事。如果采用群体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可能是有效控制高血压的最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