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介入器械、技术与围术期药物管理等方面逐渐完善和成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率显著提高。但PCI术后心肌损伤(Post-procedural Myocardial Injury,定义为心肌标志物CK-MB和/或肌钙蛋白[cTnI]升高)发生率仍然较高,PCI术后CK-MB和cTnI升高的发生率分别达到5%~20%和30%~40%。而长期随访研究表明,心肌标志物升高显著增加患者PCI术后近、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ACC2010上David E. Winchester教授荟萃分析了39项关于PCI或外科手术前应用他汀或安慰剂治疗的临床试验,共包括14 441例患者,阿托伐他汀是最常使用的他汀(16/39,41%)。结果表明,他汀治疗显著降低PCI术后心肌梗死(MI)(ARR = 4.1%,RR 0.62,P= 0.003)和死亡率 (ARR = 0.6%,RR 0.72,P=0.02)。
该荟萃分析纳入的研究中包括著名的NAPLES 和ARMYDA系列研究。NAPLES II入选668例既往未曾接受他汀的择期PCI患者,他汀组术前24 h内接受阿托伐他汀80 mg,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组30天围术期CK-MB(9.5% vs. 15.8%)和cTnI(26.6% vs. 39.1%)升高≥3倍正常上限(ULN)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
ARMYDA-1研究(表1)针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择期PCI术前7天随机接受阿托伐他汀(40 mg/d)或安慰剂治疗。术后阿托伐他汀组MI(CK-MB升至2倍ULN)发生率为5%,安慰剂组为18%(P=0.025);CK-MB水平高于ULN(12% vs. 35%)、及cTnI和肌球蛋白水平升高的患者比例亦低于安慰剂组。多因素分析显示无论患者基线胆固醇水平如何,PCI前7天使用固定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短期治疗是减少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唯一保护性因素。
ACC 2008发布的ARMYDA-ACS研究中,171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治疗组PCI前12 h随机接受阿托伐他汀80 mg,术前再次追加40 mg,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阿托伐他汀40 mg/d长期治疗。结果显示(表1),安慰剂组复合终点(死亡、MI和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为16.5%,阿托伐他汀组仅为4.7%(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12 h使用阿托伐他汀可使30天MACE危险降低88%。
表1. ARMYDA系列研究:PCI围术期他汀治疗与获益
ACC 2009发布了ARMYDA-RECAPTURE研究结果。352例已接受长期他汀治疗的受试者随机分为他汀组(177例)和安慰剂组(175例),前者在PCI术前12 h接受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80 mg,术前再次追加40 mg;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阿托伐他汀40 mg/d。结果显示(表1),接受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的患者,其MACE(心源性死亡、MI或TVR)发生相对风险显著降低(3.7% vs 9.4%.),特别是围术期MI发生率显著下降(3.4% vs 8.6%.),且术后CK-MB(13% vs. 24%)和cTnI(37% vs 47%)水平高于3倍ULN的比例显著较低。
ASCOT、MIRACL、REVERSAL、PROVE IT和ARMYDA等多项阿托伐他汀研究等都显示了“早期获益”,分析表明其抗炎、抗氧化、内皮保护等多效性与之关系密切,独立于降LDL-C效应之外。ACC 2010发布的ARMYDA-ACS CAMs研究显示(图1),阿托伐他汀显著降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P=0.003)和E选择素升高程度(P=0.0001),降低PCI操作导致的内皮损伤和活化,从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这一发现为阿托伐他汀的多效性及其围术期获益再添新证。
图1. 阿托伐他汀显著降低ICAM-1和E选择素升高程度
NAPLES 与ARMYDA系列研究有力地证明,无论稳定性冠心病还是ACS患者,无论基线血脂水平如何,PCI术前短期或顿服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均可显著降低术后心肌损伤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即使在术前已经应用他汀的基础上,亦可进一步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