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ACC年会的最新分析报告和Lancet、Lancet Neurology上发表的一系列相关文章表明,在卒中和冠状动脉事件方面,BP变异性的预测价值远强于平均BP。而且不同类药物降低血压变异性的作用不同,钙通道阻滞剂在降低BP变异性方面的作用最明显,在最大程度上预防卒中,且这种作用不依赖于平均收缩压。而β受体阻滞剂虽然能够降低平均BP,但却增加BP变异性。定期门诊随诊测量的血压变异性很可能成为界定“有风险的”高血压患者的另一方法,并且相对于目前应用的平均BP,血压变异性事实上更加可靠。
在欧洲高血压协会2010欧洲高血压年会上,Dr. Tony Heagerty(英国Manchester大学)在探讨这一发现对于指南和临床实践的重要意义时表示,“在高血压治疗方面,我们仍在黑暗中摸索,在给患者提供治疗方案时尚缺少明确的依据,很可能治疗了不需要治疗的患者,同时却遗漏了高风险的患者。偶尔的正常BP并不能达到治疗目标。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能准确辨别出有风险的患者吗?”Heagerty说:“基于这些研究结果,临床医生必须了解BP变异性这一概念。我们仍需更进一步研究以确定BP变异性的临床实用性,并明确其临床应用标准。此外,我们更应着眼于降压药物的选择、剂量及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原则上,我们应该下调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级别,同时考虑更多的将钙通道阻滞剂纳入治疗方案。我们亟待具有稳定BP作用的新药上市。”
BP变异性应被纳入临床试验
会议主席Dr. Stephane Laurent (法国巴黎Europeén Georges Pompidou医院)解释说:“在一项6个月或3年,平均随诊5-6次的临床研究中,根据每次就诊时测量的平均BP,就可以计算出多次随诊BP的标准偏差,这样就得到了BP变异性的结果。然后将变异性纳入多变量分析或logstic回归,以确定哪些参数最终导致了心血管事件。”
多次随诊的BP变异性很容易和白大衣性高血压区分:“假定我有一位患者,每次就诊的BP是180/80 mm Hg,但在过去5年内,她的自测BP记录显示BP控制良好,比如收缩压120 mm Hg,这就是典型的白大衣性高血压,而不是BP变异性。我认为我们应该将BP变异性、24小时动态BP监测变异性、多次随诊变异性,以及其他各种变异性纳入临床试验进行研究。”
Rothwell教授在与另一位会议主席Dr. Suzanne Oparil (Alabama大学)讨论时谈到:“搜集BP变异性的数据会带来很多新发现,比如,我们检验了不同的研究条件都得到了同一前所未见的结果,即平均BP越低,变异性的预测价值越大。”
与会医生一致认为,需进一步关于BP变异性的研究,评估其对卒中或其他预后因素影响;临床试验中也应该可以将BP变异性作为临床结果的一项预测因子。
改变诊疗习惯,治疗阵发性高血压
Rothwell教授认为,从卒中的角度讲,BP变异性的最重要意义在于诊断而非治疗。全科医生在降压治疗中的问题是他们没有对血压不稳定的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指南的要求,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血压复测,每次只以较低的血压为准。“但现在我们认为,即使一位患者仅有一两次BP升高,其间BP正常,也应该被视为高危状态”。这一观点也得到了许多医生的赞同,医生常常将偶尔出现的BP升高错误地视为应激或剧烈运动后,从而忽视了对这类患者进行治疗。“临床医生应该改变诊断高血压的方法,临床实践中尽量获取BP变异性的数据,并开始治疗具有高风险的阵发性高血压患者。”
但建立对BP变异性的每日监测从而为医生所用仍需假以时日。Heagerty教授说:“我们能够接受并理解BP变异性的重要性,但还需要建立某种简单易行的测量方法。”他指出,由于在试验中的重复性较差,24小时动态BP监测(ABPM)并不是理想工具。“因为检测ABPM时,有可能患者BP稳定,也可能患者BP暂时性升高。”
Rothwell教授认为可以采取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即根据ESH指南,每日3次进行血压自测,持续一周,这能很好地评价中期变异性。如果在这一周的首日和末日分别加测ABPM,就可以得到完整的变异性结果。
黄金时间仍未到来
尽管大家对血压变异性这一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兴趣浓厚,但现在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可能还有一定难度。“对于临床试验,变异性是很好的研究概念,但将其纳入临床试验进而加入指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同Lauren教授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用脉搏波速度测量动脉僵硬度,早在3年前已被纳入指南,但由于其测量有赖于设备和对医生的培训,故在临床上至今仍未大规模开展。事实上, BP变异性也可作为测量动脉僵硬度的指标,而相关的研究工作也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