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预防性治疗血运重建、瓣膜修补或置换手术后早期发生的心律失常试验(PAPABEAR研究)结果提示,口服胺碘酮可以预防心脏手术后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来自加拿大Calgary Foothills医院的L Brent Mitchell及其同事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报告了这项以前被称为PAPABEAR研究的结果。
研究人员说,冠脉搭桥手术后约有30%的患者、瓣膜修补/置换手术后约有40%的患者、同时进行这两种操作的患者约有一半出现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为了试验胺碘酮的预防价值,该研究组随机分配601例进行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在搭桥手术的同时可进行瓣膜置换/修补手术)接受这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每天10 mg/kg或安慰剂治疗,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各给药6天。
该研究的结果最初在美国心脏协会2003年年会上公布,其主要结果显示,29.6%的安慰剂治疗患者在手术后第6天出现了持续时间至少达5分钟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而在接受胺碘酮的患者组,该比例仅为16.1%(危险比[HR]=0.52,P<0.001)。
对于通常认为是手术后房颤高危人群的患者,即年龄在65岁或65岁以上(HR=0.45)、进行瓣膜手术的患者(HR=0.51)、没有接受围手术期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HR=0.40),胺碘酮对他们的影响特别大。 另外,如果出现了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胺碘酮则能降低心室率,也降低手术后持续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总的来说,研究人员计算得出,为了避免一例手术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需要应用胺碘酮(而不是安慰剂)治疗7.5例患者。
他们总结说:“PAPABEAR试验显示,为了预防心脏手术后发生的术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在围手术期口服胺碘酮13天是一种有效、安全、耐受性好、可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 在与该研究相关的一篇述评中,来自美国北卡罗来那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Mihai Podgoreanu 和Joseph Mathew说,应用遗传学和生物学的方法来仔细研究复杂的手术后心律失常的表现型有可能提高围手术期的危险特征,选择预防性药物、识别新的药物靶点,并改善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他们接着说:“目前,为了帮助预防手术后房颤的发生,对于进行择期心脏手术的患者,应该考虑更广泛地应用胺碘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