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论坛
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约占全部冠脉造影的1/3,但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少于8%,仅占全部PCI病例的15%~30%。CTO病变行PCI的意义在于成功PCI可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并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以及器械的改进,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逐渐提高。下面就过去一年里CTO介入治疗领域取得的主要进展作一盘点。
药物洗脱支架在CTO病变中的应用
尽管许多资料都显示了药物洗脱支架(DES)在CTO病变中的获益,但这些研究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随机对照研究,影响了对其结果的解释。在TCT 2008年会上,PRISON II研究公布了4年的随访结果。结果表明,两组患者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无显著差异(SES组1%,BMS组4%),而在6个月时SES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BMS组(4% vs.20%,P<0.001),其中靶病变血运重建(TLR)在SES组为4%,而在BMS组则高达19%(P = 0.001)。PRISON II随访4年的结果显示,SES仍然在TLR、TVT和MACE方面比BMS有很大优势。这一重要的研究结果表明SES确实较BMS具有更好的降低再狭窄率、改善预后的优势,为SES治疗CTO病变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也为先前的一些观察性研究做了最好的注解。
CTO介入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已有许多文献报道PCI成功开通CTO病变可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左室功能,减少CABG的需求,且可使10年生存率提高8.5%~13.7%。但近年对成功开通CTO后是否可改善远期存活率仍有争议。在CIT 2009年会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Moses教授报道了米兰-纽约CTO注册研究,3年随访结果显示,成功PCI治疗可以降低CTO患者的死亡率(3.6% vs. 8.7%,P =0.012)及CABG(2.4% vs.11.0%,P <0.001)的几率。由于目前的研究多为非随机对照或回顾性研究,且CTO的诊断标准、患者基线资料、各中心PCI技术水平及随访年限亦存在差异,难以根据现有资料对CTO-PCI的长期疗效作出精确的评估。尽管成功开通CTO病变是否有益于患者的生存尚存在争议,但上述研究一致表明,开通CTO病变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心绞痛和减少CABG的比例具有肯定的疗效。
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在CTO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不断发展的影像学技术为提高CTO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MSCT)检查更是为术者在PCI前了解病变形态特征提供了重要信息。
MSCT作为一种三维成像技术,可以提供诸如血管迂曲、桥侧支形成、以及闭塞段内的钙化程度等影像学信息,为术前选择介入策略提供重要的依据。因为对CTO病变行PCI时过程复杂,远段血管显像不清,势必造成操作时间延长,对比剂用量增多,并发症增加。而MSCT可以准确判断CTO病变的走行,并可缩短操作时间。MSCT可以确切地显示CTO病变远端的解剖情况,据此可以准确、清楚地判断闭塞段的血管走行。即使是复杂迂曲的病变,也能通过MSCT的指导使导丝到达真腔。此外,MSCT对钙化斑块精确定位亦可以指导术者操控PCI导丝尽可能避开钙化病变,进一步提高PCI的成功率。
总之,近年来由于技术进步、器械研发及术者经验的不断积累,许多经验丰富的中心报道CTO介入治疗成功率在80%~90%以上,使得CTO患者的生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近年DES以及各种影像学技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CTO病变介入治疗的发展,但这些新技术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还有待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我们期待在即将到来的2010年里CTO介入治疗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上海厅Ⅰ 14:30-15:00
book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