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基于“末次正常”时间接受静脉tPA溶栓治疗的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风险更低
[2010/4/1 15:38:00]
 全文(共1页)

Acute Stroke Patients Treated With IV tPA Based on “Time Last Seen Normal” Have Lower Rates of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Than Patients With a Witnessed Symptom Onset

背景:静脉溶栓治疗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益处已经得到明确证实。但是,治疗过程中的任何延误都有可能降低转归改善的可能性,同时增加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从传统上来讲,医生会依据症状出现时间计算治疗时间窗,不过基于“末次正常”原则,如果某位卒中患者的“末次正常”时间位于治疗时间窗内,那么医生通常认为他适合溶栓治疗。本研究比较了在指定的卒中中心接受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其发病时有或者没有证据时转归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依据加拿大卒中网络的登记记录,我们连续入选了在加拿大安大略省11个省级卒中中心接受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比较了发病时有证据和没有证据的患者,依据“末次正常”时间进行治疗。

结果:在2003~2008年接受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562缺血性卒中患者中,211患者(14%)发病时证据,根据“末次正常”时间进行治疗。1,351例患者(86%)起病时有证据。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血管危险因素情况相匹配。根据“末次正常”时间进行治疗的患者在症状严重度、出院时改良Rankin缺血量表评分(rRS评分)或出院去向方面无显著差异。但是多变量分析显示,根据“末次正常”时间治疗的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风险几乎低50%(6.2% vs. 11.5%, OR 1.834;95% CI:1.012~3.324)。

结论:在接受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卒中患者中,依据“末次正常”时间治疗的患者比发病时有证据的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风险要低。这可能与依据“末次正常”时间治疗时过多估计了起病时间有关,无论是在常规的3小时治疗时间窗还是3~4.5小时的延长治疗时间窗内,这部分患者获得良好转归的可能性更大。未来应当开展前瞻性研究观察这两组患者,以确定两者的临床转归是否有差异,尤其是在延长治疗时间窗内。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