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CIT2010]介入药物学和心血管预防
[2010/4/1 9:47:00]
 全文(共3页)

《国际循环》:您提出“关注于心,关爱于行”,能否请您谈谈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防治现状如何?从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角度,您如何理解我国心血管医生未来的研究和工作重点?

 霍勇教授:我国心血管疾病是不是第一杀手、是不是首位死亡原因,很多人都在谈论,也可能有不同资料证实,但在中国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一直呈持续攀升的态势,直到现在这种态势没有改变。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在欧美国家70年代末-80年代初,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就开始下降,到现在还是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中国降低的拐点迟迟没有到来,这就是我们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领域需要努力的方向。二级预防方面要加大工作力度,临床医生不仅要掌握如何治好疾病,还要重视治疗之后如何进行二级预防。同时临床医生要走出医院,对尚未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一级预防。这方面需要做很多工作,当然这些工作在政府的组织下,在学会和协会的领导下,能够看到计划,但落实计划很困难。例如高血压,中国大概有2亿人患高血压,但到目前为止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我们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能够研究落实,尽管应用新的治疗方法,能够使高血压患者吃药控制血压,这么简单的问题现在都很不容易落实。所以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确实任重道远,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确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现在还在上升。

《国际循环》:近期ARMYDA等一系列研究表明了他汀的PCI围术期获益,甚至有专家评价他汀在未来应获得与抗血小板治疗相同的围术期用药地位,对此您有何评价?

 霍勇教授:确实最近有一系列研究证明,接受PCI的患者应用他汀可明显减少围术期死亡率或包括围手术期死亡率在内的总体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问题,那么上述获益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我们应用介入手段治疗冠心病,实际上是用机械的方式干预斑块,在斑块干预过程中,毫无疑问会牵扯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恶化等病理生理的变化。一个稳定的斑块,球囊扩张后会变成不稳定的或挤压的斑块,远端出现栓塞的风险升高,肯定就增加了心肌梗死的几率。他汀通过降脂、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或抗凝抗血小板等机制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让大家认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程中,有或没有介入干预都离不开整体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他汀的获益是明显的。问题是我们应用多大的量,现在的试验数据表明,高剂量他汀短期内可以获益。从这个角度,他汀类药物在以后冠心病介入治疗中,有可能成为常规的或标准化治疗,所有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疗之前,像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一样使用他汀类药物,有可能写入指南。

《国际循环》:除了药物和介入治疗手段,未来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干预有无新的途径和方向?

霍勇教授:可以预测,肯定会有新的突破。除了药物和介入治疗,未来基因治疗可能占据一席之地。到目前还在研究中的生长因子、生长蛋白、降脂基因等,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都有作用。此外,也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本身的认识取得突破,例如大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有关,尽管原来的研究没有阳性结果,但我们并未因此而否认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存在的关系,如果从炎症这方面着手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还有微型机器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清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的水平,我们可以想象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实现这种理想。所以我认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总体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下一页] [1] [2] [3] 

第一个  2010/4/1 15:25:00
很不错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