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程晓曙 杨人强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目的:本研究比较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指导治疗、加强治疗和常规治疗(UC)对慢性症状性心力衰竭(心衰)临床结局的影响。
背景:初步试验结果提示,通过血浆B型利钠肽系列水平指导调整治疗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结局,但此概念并未被广泛接受。有鉴于此,我们设计了此长期研究,比较NT-proBNP指导治疗、加强治疗和 UC对于慢性心衰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研究纳入了来自同一家医院的364例心衰患者, 按照1:1:1 (按年龄分层)随机分配至NT-proBNP水平指导治疗组、加强治疗组或UC组。按照各组方案治疗2年,随访3年。
结果:激素水平指导治疗组和临床指导治疗组的1年死亡率(9.1%)均低于UC组(18.9%,P = 0.03)。在年龄 75岁的患者群,激素水平指导治疗组的3年死亡率(15.5%) 低于临床指导组 (30.9%,P = 0.048) 或 UC组 (31.3%,P = 0.021)。
结论:与UC组相比,加强治疗组心衰患者的1年死亡率得到了改善。而与临床指导组和UC组相比,激素水平指导治疗组选择性地改善了 75岁患者的长期死亡率。
点评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程晓曙 杨人强
长期以来,对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管理,人们常常通过胸闷气促症状改善、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等偏主观指标评价心衰患者症状稳定。BATTLESCARRED研究评价了采用NT-proBNP指导临床心衰患者的管理。研究结果发现采用NT-proBNP水平指导心衰治疗及强化临床治疗组患者1年死亡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3年后死亡率BNP水平指导治疗组小于75岁患者死亡率较其它两组明显减少。这些结果强烈提示我们,临床上不能仅通过症状改善就认定心衰稳定,而应使心衰患者的内分泌水平得到良好控制。BNP不仅仅有助于诊断心功能不全,也可用于指导临床心衰的治疗,甚至可以考虑把BNP作为心衰的治疗靶点或替代终点,以BNP水平为目标滴定长期药物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