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的研究者报道,由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水平指导的慢性症状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可降低长期死亡率。
在《美国心脏病学学会杂志》12月29日/1月5日刊中,克赖斯特彻奇Otago大学的John G. Lainchbury博士及同事报告了他们对在其医院住院的364例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由系列NT-proBNP检测指导的治疗、强化临床治疗或常规治疗。
治疗策略实施2年,对患者进行长达3年的随访。
在NT-proBNP组和强化治疗组1年死亡率均为9.1%,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的18.9%。
在年龄高达75岁的研究组患者中3年死亡率为15.5%,强化治疗组为30.9%,常规治疗组为31.3%。
在年龄更大的患者中NT-proBNP指导的治疗无显著益处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太能耐受全量的循证药物,或因为其肾功能减退。
该文章述评的作者Alan Maisel博士指出,“这项研究证实了应用‘替代指标’如生物标记物来协助心力衰竭‘个体化’治疗的可行性。”
圣地亚哥退伍军人医疗中心的Maisel博士补充道,“在几乎每个疾病状态中,我们都应用替代指标来进行个体化治疗。”然而在心力衰竭中,“对所有适合的药物,每个人都被假定用相同的剂量。这不可能是正确的。”
他总结道,该研究“证实在年龄小于76岁的心力衰竭患者中,采用反映心脏功能的生物标记物来指导治疗可能带来更好的结果。虽然仍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已经接近了采用这种类型的生物标记物。”
J Am Coll Cardiol. 2010; 55:53-60, 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