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右室起搏,何去何从?
[2010/2/5 10:55:00]
 全文(共3页)

    而2004年Thambo等发表的研究通过对23名先天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CCAVB)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的研究发现,在接受右室心尖部起搏10+/-3年之后CCAVB组的左室内不同步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59+/-18 vs 19+/-9 ms, P<0.001),CCAVB组的纵向收缩延迟的左室心肌比例亦明显高于对照组(39+/-15% vs 10+/-7%, P<0.01),CCAVB组的室间隔与后壁之间的运动延迟也更高(84+/-26 vs 18+/-9 ms, P<0.01)。2006年Tops等通过对55名因房颤行房室结消融术后安装起搏器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这些接受右室心尖部起搏的患者在平均随访3.8 +/- 1.7年之后,27名患者(49%)出现了左室不同步。并且出现左室失同步的患者心衰症状加重,LVEF降低,LVEDD增加,而在那些没有出现左室失同步的患者没有观察到上述改变。

    此后,右室心尖部起搏导致心室失同步并引起心脏功能下降的研究证据不断增加,尤其是最近发表的一个病例报道提示右室心尖部起搏引起的左室失同步和心衰是可逆的。这是一名69岁的男性患者,由于完全性房室阻滞植入DDDR起搏器,没有其他可能导致心衰的危险因素,在植入起搏器4个月后其因为心脏扩大、心衰伴有室速而再次入院,组织多普勒检查发现起搏时的左室不同步指数为39.7ms,起搏器关闭时的左室不同步指数为14.6ms(图2、图3)。在CRT-D升级手术因冠状静脉窦夹层失败后,将起搏器模式由DDDR程控为VVI-40(心室后备起搏,低限频率40bpm),结果发现1个月后射血分数显著升高并且左心室缩小,没有再出现心衰症状或晕厥。
 
    图2  起搏器工作时的组织多普勒图像(从左向右3个切面分别为心尖4腔心、心尖长轴和心尖2腔心)
 
    图3  起搏器关闭时的组织多普勒图像(从左向右3个切面分别为心尖4腔心、心尖长轴和心尖2腔心)

    其他起搏方式的优越性

     由于造成心室失同步是右室心尖部起搏损害心脏功能的主要机制,因此选择起搏部位使心室的激动顺序更加接近正常或者通过双心室同步起搏(即CRT治疗)减少心室失同步的程度应当对依赖心室起搏的患者更为有利。

    选择部位的右心室起搏主要包括右室流出道起搏、右室间隔部起搏和直接希氏束起搏,其中研究最多的是右室流出道起搏。2003年de Cock等发表的Meta分析显示,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相比右室流出道起搏具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2008年Vanerio等通过回顾性研究发现,右室流出道起搏组和心尖部起搏组相比基线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平均随访1,231+/-642天后流出道起搏组的死亡率更低(32% vs 51%, P=0.02)。

    1997年Karpawich等就已经发现右室间隔部起搏与心尖部起搏相比能够取得更好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并且间隔部起搏的QRS波群宽度明显缩短,形态接近正常。Deshmukh等在2000年发表的的研究也提示直接希氏束起搏能够保护心功能,其对12名成功进行直接希氏束起搏的患者进行随访,发现这些患者的LVEDD显著减小,LVEF显著升高。

     对于在长期心尖部起搏后出现充血性心衰的患者,已有多个研究证实升级为CRT治疗能够改善左室同步性和心脏收缩功能,并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下一页] [1] 2 [3] [上一页] 

stzqf  2014/9/18 5:49:13
现在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右室流出道起搏对心功能影响最小,但对降低死亡率及预后等方面缺乏长期的循证医学证据
qishuying  2010/12/1 22:10:04
右室心尖部起搏应该逐渐遭淘汰!通过几年的实践,我的体会是,心尖部起搏明显影响心功能,而右室流出道起搏可使扩大的心腔缩小。
tsinghua341400  2010/11/25 20:40:19
有待更多的临床试验来验证
cccvvvbb  2011/1/24 11:40:44
这个问题还有很多的细节需要讨论,对于心尖还是流出道,还是室间隔,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甚至希式束都有可能啊
djx66724  2010/12/22 18:30:43
右心室起搏在没有更合理的起搏方式之前,可能长期应用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