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循环》:作为CISC大会的主席,您认为此次介入沙龙的亮点和特色是什么?
吕树铮教授:此次介入沙龙的特点主要是改版成“第一届临床心血管病大会“,这也是更多医生愿意听的。介入沙龙本来的宗旨是为介入医生进行培训和经验交流,随着事业的发展,发现更多的临床医生对于临床技能如诊断治病这方面欠缺。我们总的宗旨:医生首要是要会看病,这首要的宗旨是不会变的。不是会背多少指南,发表多少科研论文,而造福患者患者,给患者看病是最重要的天职。所以进行看病的基本训练和继续教育是我们介入沙龙改为心血管病大会的主要目的。我们要适应市场需求和医生需求,这是我们的特色。
《国际循环》:目前ACS介入治疗方面您认为还存在哪些问题?我国ACS治疗现状和国外存在哪些不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吕树铮教授:ACS指南指出对ACS患者应该首选介入,尤其是中高危患者应该首选介入,指南是这样。但是调查显示,西方国家介入治疗比例并不是很高,中国的介入调查大部分局限于大型的三级医院,多数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中国缺少的资料是经济发展不是很好的地区,偏远的地区,这些地区ACS介入治疗情况如何?这是我们的主要问题。从这点来说,需要我们更多的医生掌握ACS的指南及介入技术,这是主要的。
《国际循环》:对于ACS患者进行分层处理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您认为目前已有的ACS分层方法还存在哪些问题?您有何建议?
吕树铮教授:现在ACS的分层管理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的患者。低危的患者是心电图没有变化,心肌酶也不高,年龄比较轻,表现为胸痛,这些应该按照指南进行留观,在基层医院进行的比较好。对于三级医院或介入开展比较好的医院,确实是有了证据之后才进行介入治疗,多数是高龄,有心肌酶学改变如肌钙蛋白升高。其实中国的医生是很辛苦的,经常是半夜在行这方面治疗,比国外医生要尽职的多。我牵头的中国GRACE研究中,中国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在16家三级教学医院中,PCI的治疗率高达80%多,远高于欧美的17%,所以美国的心血管之父BRAUND WORD说:我们美国定的指南,美国的执行率只有17%,差的太多了。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美国的制度或美国的医生是否晚上一定要加班?我知道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以色列,几乎99%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都进行了急诊介入。而中国有些地方不具备独立开展此项工作的能力,卫生部的白皮书调查显示,中国每年大概有200万的新发心肌梗死,但是冠脉介入包括稳定性心绞痛每年只有10多万患者,也就是说仅有不到1/10的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这和指南及其他方面都有关,有更多的医生来学会做,也希望卫生部能够扩大准入管理的范围,这是一个常规的手术,对于更多的患者是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