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严孙杰教授谈IGT人群早期干预
[2010/2/2 15:37:00]
 全文(共3页)

    《国际循环》:国际糖尿病联盟亚太区侯任主席Yutaka Seino认为,欧美人长期以狩猎为生,体形偏胖,胰岛分泌功能较好,即使体重增加,达到肥胖的程度,也可能是糖耐量异常(IGT);而长期以农耕为生的亚洲人,胰岛分泌功能较差,在体重正常时就为IGT,偏胖一点就可能成为糖尿病,而且亚洲人的胰腺中可能缺乏足够的胰岛β细胞,或者这些细胞存在缺陷,易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因此,对于亚洲人而言,关注糖代谢尤为重要。您怎样看这个问题?

    严孙杰教授:我是这样认为的,首先我们作为亚洲人来讲,我们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并不低,发病人口居世界第二位,就整个糖代谢异常发病的总人数来讲是相当高的,这一点本身就值得我们重视。欧美人和亚洲人确实是存在一些区别,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来讲,两大因素至关重要,一个是胰岛素抵抗,一个就是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从这两大发病机制来讲,在不同的人群中进行的研究表明确实有所不同,欧美国家肥胖的发病率确实比较高,存在更多的胰岛素抵抗。我们国内的一些试验也证实了这一点,国内以及日本和亚洲其他的试验已经证实,我们亚洲人β细胞功能缺陷的程度与同级别糖代谢异常的人群相比,β细胞功能损伤的程度可能更明显一些。但是不要忘记还有一点,我们亚洲人虽然瘦,但脂肪并不少。有资料表明,如果我们以体脂25%作为一个考察是否肥胖的标准来说,欧美人的BMI大概达到了30,而我们亚洲人BMI达到25的时候总体脂就已经达到了25%。尽管从体重的整个指数来看,欧美人更胖,亚洲人没有那么胖,但其实其脂肪并不少。我们说亚洲人β细胞功能相对较差并不能否认其胰岛抵抗并不存在,所以对亚洲人来讲,基于这两大方面的考虑,我们在对待亚洲人糖代谢异常的时候,在关注胰岛素抵抗的同时也要关注β细胞功能的缺陷。


[下一页] [1] 2 [3] [上一页]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