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循环》: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多种危险因素,但目前高血压定义未包含血脂代谢和血糖代谢异常等情况。11月20日美国高血压协会(ASH)高血压写作组(HWG)更新了高血压定义及分类。HWG认为,血压升高(elevated bloodpressure)并不等同于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相互作用所致的、复杂的、进行性的心血管(CV)综合征”。这对高血压的临床实践有何意义?
刘金来教授:这个定义的提出对于我们心血管界及整个临床医学界都是非常大的促进。这个定义的提出,就单纯的高血压体征,进展成心血管的综合征,提升了临床的指导意义。将这个病的着眼点从单纯的高血压体征,转移到关注患者更多的危险因素,包括血糖的异常,血脂的异常以及其他隐匿的危险因素,如微量白蛋白尿,颈动脉膜增厚,TWV的增高等危险因素,只有这些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才能带来高血压防治的获益更大,使心血管的病死率取得明显下降。
《国际循环》:NAVIGATOR研究是目前第一个可同时评价IGT人群糖尿病进展情况和心血管转归的大型临床试验,那作为心血管病的专家,您认为这项研究对未来高血压治疗有什么样的临床指导意义?
刘金来教授:这个研究使我们对于心血管病的干预从晚期的干预提升到非常早期的干预,这可以使我们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出现明显的下降,这个研究对于未来高血压的防治,提示我们要更多的关注,干预和预防。
《国际循环》: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由此带来的医疗费用和社会负担越来越重,您认为作为一名心血管医生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和义务?
刘金来教授:近年来医学的发展很迅速,医疗费用也是急剧上升,医学的进展里面包括介入治疗及其他新技术和器械的产生,对于晚期患者降低死亡及致残等有明显效果,但对于总体心血管疾病的危险降低还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作用有限。主要原因是我们干预的时间太晚。只有将干预的时间提前,对多重危险因素的干预,使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下降,这样才能使医疗费用和社会负担下降。国际心血管联盟提出10年内世界心血管死亡率要出现拐点,中国也提出这样的观点,通过10-20的努力让中国心血管病人的死亡或卒中的发病率出现拐点。任务比较艰巨,尽管通过10-20年的治疗和预防,中国的心血管疾病还是在向上走,我们再通过10-20年的时间让这个趋势向下走,任务还是很艰巨。我们作为心血管医生应该积极投入到这样的治疗和预防当中。这个治疗和预防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关注多重危险因素,干预患者,最后预防这些多重危险因素。我们要更关注和患者解释,血压升高只是冰山一角,更深层的危险因素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挖掘和发现,这样就为我们干预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只有以预防为主观念,才能使心血管的死亡或风险出现拐点,作为心血管医生是责无旁贷的。
[下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