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循环》:NAVIGATOR研究是目前第一个可同时评价IGT人群糖尿病进展情况和心血管转归的大型临床试验,那作为心血管病的专家,您认为这项研究对未来高血压治疗有什么样的临床指导意义?
何兆初教授:我想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意义:1、进一步强化高血压病人并存多种危险因素,不仅要关注血压本身,还要关注其他引力并存的危险因素如糖代谢异常。我们对于脂代谢异常关注比较早。糖代谢异常尤其是早期的糖代谢异常是我们心血管医生关注比较少的。2、早期多因素干预的理念,我们既要干预高血压本身,也要干预高血压所并存的危险因素,如早期的糖代谢异常可能影响患者的获益。早期,综合的干预理念是最有价值的。
《国际循环》:目前临床分科很细,但您认为心血管医生在综合控制危险因素的工作中应该担当何种使命?
何兆初教授:我想分科方面从内科医生的角度来看是合久必分,分就必合。以前是大内科的系统,大家的专业知识都比较稳固。但是随着各个学科的发展,进行分科,这仅仅是从学术角度来讲,从患者治疗角度还是分久必合,作为医生必须对病人有整体的观念。作为心血管医生,不仅要关注心血管领域知识,还要关注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必要时需要多学科的配合和干预。但至少作为心内科医生要树立整体观念,这是非常重要的。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心血管疾病与内分泌和肾内科,甚至与神经科都是一个整体。所以医生必须有整体,综合和早期的干预理念。
《国际循环》: 中国胆固醇CCEP教育,但目前心内科医生对于IGT和餐后血糖微量蛋白尿的筛查率不是很好,EARLY研究组已经成立,您认为通过多长时间对于国内医生对于微量蛋白尿的筛查重视大幅度升高?
何兆初教授:我认为这种状况近年来已经有所改善,尤其是早期糖代谢异常,餐后血糖或IGT的病人,或微量蛋白尿,其中心内科医生目前重视程度已经有了不少的提高。当然可能主要集中在专家的层面,在基层医生里面可能重视还不够。对于多长时间有大幅度提高?这个具体数字很难讲,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专家层或三甲医院医生认识到了,可能二甲或更基层的医生下一步就认识到了。因为这种病人往往是在早发阶段,也许更多的患者是在基层医院或社区医院,我觉得下一步,除了高层次医生或高级别的医院认识这个问题之外,应该向更广的范围普及。
《国际循环》:您如何看待心内科临床筛查血糖和蛋白尿给患者带来哪些远期的获益呢?
何兆初教授:筛查餐后血糖和蛋白尿是给我们带来早期干预的依据。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患者有这些早期损伤的指标。微量蛋白尿和餐后血糖对于肾功能损害和糖代谢异常是早期阶段,对于长期获益是明显的,越早发现这些异常,获益更加明显。但这种获益是很长期的。不是今年筛查,明年就能看出效果。患者和医生都要重视,这样就减少了全社会的心血管的风险和大血管危险。
《国际循环》:如果筛查出血糖或蛋白尿的异常,但患者没有异常症状,您在临床上首先选择药物或生活方式干预?
何兆初教授:分两个不同的层面:如果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异常,这种患者应该早期使用药物干预,如使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RASS系统拮抗剂,ARB或ACEI,这类药物要早期应用。如果仅仅是IGT的异常,我个人觉得可以首先选择生活方式的改变,已经有研究证实生活方式的改善能够减少IGT转变成糖尿病的风险,但是没有研究显示生活方式的改善能够减少微量白蛋白尿。所以IGT异常的患者可以首先选择生活方式的干预,如果无效,还可以选择药物治疗。
《国际循环》:在生活方式干预方面有很多患者依从性不是很好,您有何很好的方法?
何兆初教授:我们医院通常的做法是讲解危害,目标如减腰围和减体重。具体的方法我会介绍他们去营养科。我觉得这部分病人除了运动以外,饮食的调控非常重要。这些从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来,20年前我们没有这么多的糖尿病和IGT的病人。完全和饮食习惯关系非常大。饮食习惯的改良在生活方式干预中可行性和操作性更好。如运动减肥有很多因素限制,如场地,时间,运动能力,有的患者年龄很大,去跑步都做不到,还有很多白领每天工作都在办公室坐着也没有时间运动。从理论上讲运动减肥是很好的办法,但是我从临床经验来看可操作性不是很好。倒是饮食习惯的改变效果立竿见影,我们会请营养科的教授根据病人情况调配食谱,效果很好,比较IGT患者运动,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好的饮食习惯的调整。非常重要。
[下一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