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陈璘教授谈高血压治疗与靶器官保护
[2010/1/29 15:15:00]
 全文(共3页)

    《国际循环》:NAVIGATOR研究是目前迄今为止最大规模具备统计学效能、在IGT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脏疾病的人群中同时评价新发糖尿病和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大型临床试验   第一个可同时评价IGT人群糖尿病进展情况和心血管转归的大型临床试验,那作为内分泌领域的专家,您认为这项研究以及对未来高血压治疗有什么样的临床指导意义?

    陈璘教授:非常高兴接受采访。因为最近有些个人的体会,很多的会议已经将糖尿病肾病分开。这种跨学科是一个趋势,因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这就像一个里程碑的事件,以后更多的跨学科的研究会联系在一起。这不单单是一个试验,对于跨学科的合作今后可能是一个里程碑试验之一。现在对糖尿病到底是一个孤立的疾病还是疾病中的表现。大家都知道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血压,血糖增高,肥胖,血脂增高。这些是代谢综合征中的某一个表现还是彼此是孤立的?我相信慢慢以后都会清楚。治疗这些疾病中的某一个疾病就要考虑到整体,这应该是对未来的指导,具有指导意义。目前大型的临床试验,也会里面有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方面,某些大型世界制药公司,按照某个药物,制作临床试验,由政府或学术机构主持,公司支持,到底是谁来主导呢?这里就决定了试验的意义。我们从学术方面主要考虑是否遵从了多中心,多人种,随机对照双盲,更重要的是时间长。NAVIGATOR研究8年的临床研究,对于我们医生来说是很可靠的因素之一,还有就是真实。不是针对入选,规定在某一个病例如糖尿病损害,血糖损害的时候,显著的病人包括有高血压,冠心病和血脂异常的很多病人,包涵很多真实的病人在里面,不是像某些研究排除了很多病,作为临床医生我们很希望知道真实的情况,这是很重要的情况。这个试验不管结果如何,但有很多益处,当然乐观的益处更多,作为试验组已经掌握了很多资料,无论结果如何,首先遵照了规范的统计学,体现了更长的时间和更真实的情况的优点,相信这试验我们对临床实践有很多指导意义。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想法,这个试验不像动物实验,不像某些试验当成某一个人去做,参与人员比较多,我们更希望看到亚组的情况如何,例如干预的时候,原来没有高血压的情况如何?早期高血压没有其他危险因素的结果如何?这些亚组也非常重要,我们也得到过一些其他的亚组试验的结果。这个试验8年的早期干预血糖的损害,我们更希望在亚洲人和中国人中最快,有单列的发表和分析。

    《国际循环》:2009年长城会赵冬教授发布的CONSIDER研究显示98%的中国门诊高血压患者合并1个或者1个以上的危险因素;而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顾东风教授近期在《Circulation》发表了中国高血压人群研究,接受降压治疗且降压达标者(<140/90 mmHg)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仍高于血压正常者,这说明对于高血压降压治疗和危险因素的发现并控制均十分重要,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陈璘教授:中国人其实有很多未知的东西。因为我们的起点可能比较滞后,随着跟国际接轨,我们的研究慢慢走向国际以后,就会发现很多原来没有发现的东西。例如今天会议的主题是糖尿病,糖尿病的治疗发现率以及原来没有发现,包括现在心血管的死亡事件,心血管医生可能发现它的合并发病率越来越多。刚才讲的两位教授发布的两个报告非常重要。到底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代谢紊乱他们是独立的东西还是就是经常一起出现的代谢综合征?所以高血压治疗降压是硬道理,140/90是我们的目标。这个目标是针对大多数人,只是高血压目标性的东西,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达到这个目标,根据基础血压水平,可能到一定水平就偏高了。140/90以下是不是就可以安全,高枕无忧?经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到,高血压降下来,但死亡事件和心血管事件有相当高的发生情况。另外,血压高是不是机制就是RASS系统,交感兴奋,钠水储留等?可能还有很多不明的东西,所以高血压的治疗,除了降压,还有一些情况我们不清楚,需要继续研究。目前我们注意到靶器官的损害,高血压的治疗,靶器官的损害到底是就是血压升高靶器官的损害?还是在血压升高的过程中其他的致病因素同时存在,导致器官损害?我们发现很多病人即使血压降下来,器官损害还在进行。首先要将血压,其次要考虑器官损害的保护作用,做越来越多的研究,很多药物也有这方面的作用RASS系统拮抗剂包括ACEI,ARB,β受体拮抗剂等等,虽然说降压是硬道理,但器官保护也是硬道理,还有很多不明因素的以后还要研究。

    《国际循环》: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带来了很多医疗费用和社会负担越来越重,作为一名心血管医生有何责任?

    陈璘教授:作为医生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我个人更愿意向政府官员们提出呼吁和看法。疾病不是孤立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涉及到社会、政府、学校、家庭和医疗机构。所以疾病的防治,如何早期干预?最重要的是全民动员起来,对儿童进行教育。我们现在发现学生近视眼、肥胖的增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从小就教育儿童,从小让他们知道什么样是健康的生活。这种教育就要从学校、家庭、社会开始。主要预防工作是社区医疗,它承担了发展全民的教育。官员只能做医疗健康政策和方针,靠的还是社区的卫生机构进行宣讲,其次一线疾病防治非常重要,没有病防病。我们政府主要是将社区的医疗建设。对于比较高级的医院主要是医疗的指导,到社区卫生站指导如何开展防治,当然也作为重病和大病的支持。具体到某一个医生,到底是医生的教育重要还是患者教育重要?如果有第三种选择,是两者都教育更好。如果只能选一个,当然是医生的教育更重要。刚才李教授讲了社区小学科向大学科学习,其实这种理念也需要更改,没有什么小学科和大学科,只不过是有些事情要做的更细才有这样的分科。分得这么细,不代表做的好。有时做的太细,就变成一个点而不是一个面。所以我们作为医生教育非常重要的是要有整体的思维,所以从疾病开始就教育如何防治疾病,一旦有疾病就防治,得了疾病如何减少恶化和致残致死。到疾病的康复期,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医生知道治病,之后没有教授与如何进行自我检测症状和体征,如何做适当的可行的医疗调整。医生要有这样的知识,贯彻整个疾病的过程,有的患者即使已经到临终关怀,也要去做医疗工作,让患者死的安静和安详。对其他人也是一个教育。所以医生自己要承担这样的工作。现在有很多的指南和共识,都具有一个普遍性,但到具体医疗时,要针对病人具体情况,包括家庭因素、肥胖、不爱运动、有很多不良习惯等,进行沟通,进行个体化治疗。如果医生有这样的理念,具体进行这样的事情,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除了开处方,还可以教育患者其他防治的措施。
 


[下一页] [1] [2] [3]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