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补救PCI不同,易化PCI策略的提出,是希望在有直接PCI(primary PCI)条件的情况下,观察减量溶栓或用血小板IIb/IIIa受体拮抗剂后再进行PCI是否可能比直接PCI更好地改善心梗患者预后。两项关键的试验决定了易化PCI策略的命运。06年发表在《Lancet》的ASSENT-4研究入选发病6小时内的STEMI患者,观察瑞替普酶全量溶栓后的易化PCI与直接PCI的疗效,结果发现,90天时直接PCI 组死亡、心衰、再梗、再血管化以及中风等终点事件均低于易化PCI组。08年JACC发表的FINESSE研究同样入选了发病6小时内的STEMI患者,易化PCI组给予阿昔单抗或阿昔单抗加瑞替普酶(联合易化PCI)溶栓,直接PCI组行标准直接PCI治疗,在导管室内给予阿昔单抗,结果显示联合易化PCI组前术前获得TIMI3级血流显著多于直接PCI组和单用阿昔单抗组,但90天的临床终点(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并发症、室颤和心源性休克)改善不明显,联合易化PCI组和单用阿昔单抗组TIMI出血(非颅内)还显著多于直接PCI组。据此,2007年ACC/AHA急性心肌梗死指南对易化PCI的推荐级别为III和IIb级,基本否决了这一策略。
最后,转运PCI概念的提出,源于大部分病人首诊常常不在有直接PCI条件的医疗机构,这就牵涉到是就地溶栓或是将病人直接转到大的医疗中心进行急诊PCI的问题,如果转运,又牵涉到多长的时间延搁是可以接受的高限,以及在这一段必须的时间延搁中我们能为病人做点什么?虽然早期一些比较就地溶栓和直接转运行PCI的随机对照研究倾向于转运PCI,但2007AHA/ACC指南相对保守,推荐Door-balloon time在90min内的患者接受PCI治疗;如患者首诊医院无PCI条件,预计转运后Door-balloon time超过90min,建议患者在30min内就地溶栓。
三、提倡尽早转运PCI阶段
近年来关于转运PCI的探讨仍在继续。转运PCI的时间延搁多少可以接受?GUSTO-IIb研究、CADILLAC研究和克利夫兰的注册资料均提示3h内PCI治疗的死亡率明显低于3h后,在3h-12h之间行PCI治疗对死亡率没有明显影响。也就是说,若能在3小时内行PCI效果最好,超过3小时以后12小时之内的延缓对死亡率影响不大。Maustricht、PRAGUE-1、 PRAGUE-2、AIR-PAMI、DANAMI-2和CAPTIM等试验均证实,起病超过3h的患者,转运PCI在降低死亡率、中风以及复合终点方面均优于溶栓治疗组。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研究中Door-balloon time最长245min,最短162min。如果Door-balloon time进一步延缓,可能会削弱转运PCI的益处。在常规院前溶栓还是直接PCI的问题上,瑞典的前瞻性注册研究RIKS-HIA比较了起病后15小时内直接PCI、院前溶栓和院内溶栓的效果,结果发现直接PCI在30天的死亡率最低,院前溶栓其次,而院内溶栓存在相对较高的死亡率。对于已经溶栓的患者,立即转运PCI,还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再转运行补救PCI?CARESS-in-AMI研究比较了高危患者溶栓加阿昔单抗药物治疗后立即转运PCI或者标准药物治疗后转运行补救PCI的疗效,证实高危STEMI患者不必等到发现血管未再通再进行转运补救PCI,应立即转运PCI。09年完成的Transfer-AMI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溶栓后尽早转运做PCI有益,溶栓后早期介入时间窗可以提前到3h。上述循证医学证据导致2009年底AHA/ACC指南的再度更新。最新指南的主要思想,一是不再强调Door-balloon time超过90min建议溶栓,代之以有条件尽快转运;二是放弃了易化PCI、补救PCI和转运PCI的概念,把患者分成首诊有条件PCI治疗和无条件PCI治疗两类,前者推荐直接PCI;后者根据症状发作时间、STEMI危险分层、溶栓出血风险以及转运可能延时等情况做综合评估,能够转运最佳,不能够转运可先给予溶栓治疗。溶栓后的高危患者(如进行性ST段抬高、新发生LBBB、存在陈旧性心梗、Killip分级≥2或EF≤35%)应尽快转入有PCI条件医院介入治疗,非高危患者如可疑再灌注不良,有持续缺血或心衰发作,也可考虑转运PCI治疗。
综上所述,随着支架时代的到来以及抗栓药物的逐步完善,PCI在急性心梗治疗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直接PCI、直接转运PCI以及高危患者溶栓后尽早转运PCI在急性心梗再灌注策略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相信未来PCI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普及,将让更多的急性心梗患者受益。
[1] 2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