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郭晓蕙教授谈IGT和糖尿病的临床风险
[2010/1/8 16:19:00]
 全文(共4页)

    《国际循环》:郭教授您好,感谢您此次接受我们国际循环、医师报、医学论坛报以及丁香园的联合采访。第一个问题,NAVIGATOR研究是目前迄今为止最大规模具备统计学效能,在IGT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同时评价新发糖尿病和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大型临床试验,那作为内分泌领域的专家,您认为这项研究对未来高血压治疗有什么样的临床指导意义?

    郭晓蕙教授:这个研究入选的是糖耐量异常的,而且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这样的人群,其实它不是把高血压作为主要的选择,主要把是糖代谢异常,然后有其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当然这些危险因素包括有高血压,既往有心脏病,年龄等,它不仅仅是说已经有高血压,主要是从糖代谢的角度,让我们从今后对糖代谢异常的这样人给予RAAS的阻断剂,看能够获益有多大,所以更直接针对这样一个人群,关注这种人群的今后的保护,也可能得到的结果,看到RAAS阻断剂在这里面可能除了能改善心血管预后以外,因为既往RAAS阻断剂对心血管预后改善的研究,与安慰剂对照,还是挺多的,对于糖代谢异常的这样一个人群,除了改善心血管预后以外,还能够对糖代谢异常有所改善,甚至于阻止其向糖尿病发展,实际上可以获得两个方面的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国际循环》:国际糖尿病联盟亚太区后任主席Yutaka Seino认为,欧美人长期以狩猎为生,体形偏胖,胰岛分泌功能较好,即使体重增加,达到肥胖的程度,也可能是仅仅糖耐量异常(IGT);而对于长期以农耕为生的亚洲人,胰岛分泌功能较差,在体重正常时就可能发展为IGT,偏胖一点就比欧洲人更可能成为糖尿病,而且,亚洲人的胰腺中可能缺乏足够的胰岛β细胞,或者这些细胞存在缺陷,易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因此,对于亚洲人而言,关注糖代谢尤为重要。您怎样看这个问题?

    郭晓蕙教授:有可能,因为越来越多,10年前也许没人同意,但现在有很多证据,从亚洲的,中国的,日本的很多研究都已证实对亚洲人种相对不是很肥胖,而且在早期,特别是生产力低下的时间不像欧洲经历工业革命,能量早就很充分了,对中国这种还是属于蛋白质的提供相对缺乏,这个人种可能就是它的整体的胰岛β细胞的功能更容易受损,也可能有遗传的,因为最近发现很多有意义的糖尿病的遗传的易感基因,好像很多都是与β细胞的功能相关的,所以也就更可能说明实际上β细胞功能异常在糖尿病发病中是很重要的。所以,中国的很多II型糖尿病病人没有特别肥胖的时候,有些病人就出现了β细胞功能衰竭,特别是早期的快速时相胰岛素分泌在糖耐量异常的比较早的阶段就出现了,(国际循环:也就是说亚洲人群,中国人群,相对于欧洲人群来说更容易从IGT发展成糖尿病,这与他的这种体质和基因遗传有关。)对。

    《国际循环》:您是如何看待IGT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是否有本质的区别?有数据显示,高血压合并IGT会使总体心血管风险增加至1.7倍,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会使患者的总体风险增加至2倍。也就是说,这两者之间非常接近。就此来看, IGT和糖尿病一达到并驾齐驱的程度,IGT已走在形成高风险因素的路上,您是如何看待这一点?

    郭晓蕙教授: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大血管并发症,早在糖尿病发现之前的数年,这个危险因素都已经存在了,往往这些个体都有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其他的遗传,这些因素都已经早就在个体身上越来越明显,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加,所以应该说是在IGT的阶段开始关注心血管危险因素干预应该说是更早,因为以往的在糖尿病以后的干预没有哪个研究能够看到非常好的大血管并发症,大血管事件的减少,(国际循环:也就是说已经发生糖尿病相对时机就比较晚了,)对。(国际循环:也就是说您也觉得IGT和糖尿病之间可以说IGT这个阶段相对于糖尿病来说更重要,)也许对大血管并发症的,它更重要。

    《国际循环》:对于IGT的发现而言,心内科和内分泌科的角色有哪些不同?而对于IGT的干预,心内科和内分泌科的角色有哪些不同?您觉得,心内科和内分泌科如如何去更好的彼此配合,来提高对于IGT的干预?

    郭晓蕙教授:很多没有三多一少的病人,他可能会因为血脂异常,血压异常去看心内科,也可能因为肥胖去看内分泌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可能先去看心内科的人更多,因为他血压高,有的人甚至已经有了心脏不舒服,心肌缺血的症状了,这样就会更多的病人看心内科,那么,如果心内科大夫能够想到,起码关注他的血糖的情况,如果发现空腹血糖相对高了,处在5.6-6.0,还在正常水平,但已经接近6.0了,这时候可能应该提醒注意测量餐后血糖,甚至于作糖耐量实验,或者现在有更多的人主张应该做糖化血红蛋白,起码,如果是真的血糖餐后明显增高,糖化血红蛋白可能就达到诊断标准了,当然,更好一点的就是做糖耐量实验。因为糖化血红蛋白对于,按美国人标准0.5,那么对我们中国人来讲就可能会漏过很大一部分餐后血糖升高的人,这种时候如果心内科医生挺忙的,应该把病人介绍到分泌科来,由内分泌科给他做最后的明确诊断。对糖耐量异常的干预,其实内分泌科可能有更好的资源,有糖尿病教育者、有和我们配合的受过糖尿病预防和干预的那种营养师、运动治疗的指导,实际上这个阶段很多病人是需要这样治疗的。当然,也有有些药物治疗,可能内分泌科大夫会根据病人现在的状况和β细胞功能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干预措施。(国际循环:也就是说,作为心内科医生应该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糖尿病指标,去首先发现它,主动介绍到内分泌科)对。


[下一页] [1] [2] [3] [4]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