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2009年间,AHA/ACC/HRS连续发表了六篇关于心电图的科学声明,声明的标题是:“Recommendations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Electrocardiogram”,中文译成“心电图标准化与解析建议”(简称“建议”)。这份“建议”的第六部分是:“急性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1,2007~2009年全球统一认识,首先是再次肯定了心电图在诊断方面的价值,指出:“心电图是诊断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最重要和最常用的临床检测方法”。急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包括:T波高尖(超急期T波改变),ST段抬高或压低,QRS波群改变和T波倒置。“建议”的第四部分是:“ST段、T波、U波和QT间期” 2,“建议”中对ST段和T波作了详细的标准化说明。以下将用心电图实例,通过对ST段和T波改变的认识,来解读关于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新概念。
一.T波改变的认识
T波异常可伴或不伴ST段偏移。≥20岁的成人,正常情况下aVR导联T波倒置,aVL、III、V1导联T波直立或倒置,I、II、V3~V6导联T波直立。关于T波改变的认识,“建议”作了详细的说明:可以用高尖、对称、双向、低平和倒置等对T波进行定性描述。正常成人,V2~V3导联T波通常直立。V2导联T波振幅的正常上限,男性为1.0~1.4mV(18~29岁1.6mV),女性0.7~1.0mV。I、II、aVL、V2~V6导联T波振幅-0.1~-0.5mV定义为T波倒置;-0.5~-1.0mV为T波深倒置;>-1.0mV为巨大倒置T波。T波振幅低于同导联R波振幅的1/10为T波低平;T波平坦是指I、II、aVL、V4~V6导联,T波振幅在0.1~-0.1mV,其中I、II、aVL导联R波振幅>0.3mV。
值得关注问题一是:分析孤立的T波异常比较困难,可能做出不确定和不准确的诊断,并容易将其误诊为心肌缺血或梗死。
病例1:女性,61岁,发作性胸痛5年,加重2天,入院心电图检查见图1。
图1中的心电图特点是:R波为主的导联(II和aVF,V3到V6)中,小于同导联R波振幅的1/10,按以上标准属于“T波低平”,所有导联未见ST段移位。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特点,很易误诊为心肌缺血,然后临床资料并不支持心肌缺血的诊断,冠状动脉造影中未见冠状动脉狭窄,超声心动图中心脏结构和功能未见异常。因此建议指出:需要对具体原因加以分析说明,而不能一概用心肌缺血来解释。
值得关注的问题二是:事实上,对于T波轻微异常的情况,很难找出具体的原因,因而建议将其称为轻度或不确定性T波异常比较合适。应进一步结合其他心电图特点及患者的临床情况,做出最可能的心电图诊断,此时与既往的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非常重要。
[下一页]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