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an Cakulev1; Seungyup Lee2; Jayakumar Sahadevan3; Celeen Khrestian4; Albert Waldo5
1 Univ Hosp Case Med Cntr, Cleveland, OH
2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 Cleveland, OH
3 Univ Hosp Case Med Cntr, Cleveland, OH
4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 Cleveland, OH
5 Univ Hosps Case Med Cntr, Cleveland, OH
介绍:人类慢性心房颤动(AF)的机制并不是十分清楚。我们对心内直视手术的慢性AF患者进行了心外膜标测,以检验慢性房颤是由于1个或更多驱动的假设。
方法:7例慢性房颤患者(1个月到>15年病程)在AF期间标测1到5分钟。同步记录偶极404-512心外膜电极的心房心电图(AEGs)以及心电图II导。每例患者分析40-60秒,分多个段,每段10到20秒。对每段各位点的FFT和周期长度(CL)变异都进行了分析。各位点的规律激动定义为平均CL+/-15ms。
结果:
1. 7例患者中有6例发现规律激动位点(CL的范围是165-215ms);
2. 2个或更多的位点同时存在规律激动与不同的CL;
3. 每例患者有3-4个FFT频率主峰;
4. 多数规律位点分布在左心房和Bachmann束;只有20%在右心房游离壁发现;
5. 只有15%的规律位点进行了整个60秒分析;一般来说,一个位点的规律将会在之后同一CL时恢复,经过一段时间的心律不齐之后;
6. 激动顺序标测有时显示规律激动位点被邻近位点的规律所取代,尽管CLs不同。
7. 在长期持续房颤的患者中,没有发现规律的地区。
结论:关于这些患者慢性AF的机制,
1. 规律延长的位点,有的持续60秒,不符合多子波折返机制;
2. 不同CLs的规律激活在几个地点同时出现,对单一驱动假说提出了抨击;
3. 多个不稳定驱动最好地解释了除1例以外所有这些患者的慢性房颤机制。
翻译:陈颖 审校:刘健 陈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