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ARMYDA-ACS 发表于2007年《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的 ARMYDA-ACS研究将视角扩展到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人群(191例),阿托伐他汀组在PCI术前12 h一次性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术前2 h再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所有患者术后均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观察PCI术前给予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术后30天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死亡、心肌梗死或血运重建)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PCI术前使用负荷量阿托伐他汀能显著增加无心脏事件存活率:阿托伐他汀组(86例)为95%、安慰剂组(85例)为83%(P=0.01)。多变量分析同样显示:阿托伐他汀是降低30天MACE的惟一因素(OR:0.12, 95% CI:0.05~0.50)。ARMYDA-ACS 研究显示,即使在PCI术前短期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也能改善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NSTE)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这一获益主要归功于阿托伐他汀降低了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风险降低70%)。
(3)ARMYDA-RECAPTURE 鉴于他汀已成为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基石,长期他汀治疗对于心血管患者而言已经变得十分普遍。这些患者在PCI术前使用他汀是否也能获得心血管保护作用呢?回答是肯定的。既往已有动物实验证实,阿托伐他汀对于心肌损伤急性期的保护作用在长期他汀治疗中逐渐衰减,但在缺血/再灌注前再次给药,能使他汀的心肌保护效应重获(recapture)。在今年ACC年会上首次公布,并正式发表在《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杂志8月刊的ARMYDA-RECAPTURE研究在长期 (>30天)他汀治疗的择期PCI的稳定型心绞痛或 NSTE-ACS 患者中证实了这一理论。阿托伐他汀组(177例)术前12 h 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术前2 h 再给予阿托伐他汀 40 mg。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长期治疗,比较术后30天的因心脏意外死亡、急性心肌梗死、TVR(靶血管重建)发生率(主要终点)。结果显示长期服用他汀治疗的患者,术前再次给予负荷量的阿托伐他汀,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主要终点发生率为3.7% vs. 9.4%(P=0.037),该获益主要源于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减少。多变量分析显示再次负荷量阿托伐他汀是减少30天MACE的预测因子(OR:0.5,95% CI:0.2~0.8;P=0.039),特别是在ACS患者中,能降低82%的相应风险(P=0.027)。通过术前12 h、2 h短期给予80 mg+40 mg 阿托伐他汀,避免术后30天发生MACE的NNT(Number Need to Treat)为17;如果是ACS患者,则NNT减少为9。
除ARMYDA系列研究外,NAPLES-I、II两项研究也分别显示PCI术前3天他汀治疗和PCI术前单次高负荷量阿托伐他汀能减少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这一系列研究为他汀在PCI围术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CI术前短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所带来的巨大临床获益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著名专家纷纷发表评论。如哈佛大学的Christopher Cannon博士评价道:“PROVE-IT 研究中观察到的早期获益现在已提前出现在导管室临床实践中……”Stephen Ellis教授(Cleveland Clinic,OH)也谈到: “根据ARMYDA-RECAPTURE研究结果所支持的循证证据,毫无疑问,他汀预处理将使接受PCI手术的患者获益……类似地,用他汀重新负荷也是有益的……”。
获益关键:他汀降脂外的多效性
无论是ARMYDA-ACS还是ARMYDA-RECAPTURE,仅仅术前给予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显著改善临床预后,这不可不谓之“神奇”,其获益机制显然不能用降低LDL-C来解释。他汀在降脂外的多效性(Pleiotropic effect)在这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图1)。正如一篇ARMYDA-RECAPTURE研究的述评文章的题目所言“重获奇迹:他汀在冠脉血运重建中的多效性再现(Recapturing the Magic: Revisiting the Pleiotropic Effects of Statins in Percutaneous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JACC. 2009, 54; 566-568)”。现在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他汀的多效性体现在抗炎、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扩张冠脉微血管、抗凝及对心肌的直接保护作用。“PCI操作本身也是一种损伤”,他汀的多效性恰好能针对性地保护PCI过程中内皮和心肌的损伤。“从保护内皮开始到稳定逆转斑块,减少再狭窄,减少血管再次重构,降低心绞痛和再次心梗的发生,它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周玉杰教授)。
[下一页] [1] 2 [3]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