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中国人群房颤的流行病学及其状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于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出院的初次诊断为房颤患者的医院病历。
结果:分析了中国大陆41家医院9297例患者(平均年龄65.5岁)的数据。在研究期间,房颤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部分而入院的比例(平均7.9%)升高。房颤的分布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病因及其相关的状况是年龄较大(58.1%)、高血压(40.3%)、冠心病(34.8%)、心力衰竭(33.1%)、风湿性瓣膜病(23.9%)、特发性房颤(7.4%)、心肌病(5.4%)和糖尿病(4.1%)。永久性房颤几乎占了患者的一半(49.5%),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分别为33.7%和16.7%。阵发性房颤主要通过节律控制来治疗(56.4%)。对82.8%的慢性房颤患者应用了心率控制策略。卒中的发生率是17.5%。对于非瓣膜性房颤,与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大、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和房颤类型。64.5%的患者接受了抗血栓治疗,主要是抗血小板药物。与没有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相比,应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药物治疗患者的卒中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是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与抗凝血药物间的卒中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
结论:在中国大陆人群中,与房颤有关的大多数流行病学因素与其它国家报告的情况相似。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均可以明显降低卒中的发生率。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5,105,283-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