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ICD测试后的心脏生物标记物
[2009/9/15 10:11:00]
 全文(共1页)

   引言:

   在ICD患者中进行除颤效力测试的必要性由于可能的并发症和/或致病而受到质疑。几乎没有评价临床和生化参数的数据可得。本研究的目的是证明ICD测试过程中诱导室颤(VF)是否导致反映心肌细胞坏死的心脏生物标记物或者参数升高。 

   方法:

   47例接受ICD的患者(38例男性,平均年龄58.7±14岁,31例CHD,平均LVEF 34±13.3%)纳入了前瞻性单中心研究。用1J T波电击诱导VF。分别于ICD测试前,以及测试后1小时和6小时采集血样,分析血液样本的B型钠尿肽BNP、肌钙蛋白I cTNI、肌酸激酶CK、钾和肌酐。急性心力衰竭、低血钾或者抗凝不充分的房颤患者被排除于该研究之外。终止VF所用电击能量为31 J(13例患者)和35 J(34例患者)。
 
   结果:

   cTNI值(cTNI 0h平均0.03 mg/L,四分位距0.03~0.06 mg/L,cTNI 6h平均0.05 mg/L,四分位距0.03~0.08 mg/L,P=0.0027)在ICD测试6小时后比基线值明显增高。其它生物标记物的血清水平在基线时与ICD测试6小时后相比没有变化(BNP平均311±294 ng/L vs. 352±352 ng/L,CK平均107±46 U/L vs. 109±47 U/L)。没有一例患者因ICD测试后一个月内主要不良临床事件而住院治疗(平均随访265±77天)。ICD测试在两名患者中导致临床相关变化(SVC线圈断开,电击极性逆转)。 

   结论:

    通过诱导VF进行ICD测试导致cTNI比基线值显著增高,而其它心脏生物标记物没有变化。ICD测试后cTNI的增高并不增高主要不良临床事件率。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