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酶可用于识别早期缺血
[2005/12/23 0:00:00]
 全文(共1页)

    日本研究人员说,血清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I酶的活性可以用作短暂性心肌缺血的敏感标记物。 他们的研究显示,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3小时该酶的活性明显升高,而冠状动脉造影后,该酶的水平没有变化。
 
    该研究组在《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报告说:“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在PCI组观察到该酶活性的变化是由于短暂的球囊扩张引起暂时性心肌缺血的结果。” 在注意到传统的心肌坏死标记物,如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红蛋白、心脏肌钙蛋白T(c-TnT)在心肌缺血的早期评价方面不太可靠后,Kenichiro Arakawa(日本Fukui大学)及其同事进行了他们的研究。

    既往认为DNase I是负责凋亡过程中DNA破裂的。已确认血清DNase I活性有助于早期检测出急性心肌梗死,该研究组试验了在PCI引起短暂的心肌缺血后,该酶的水平是如何变化的。 在24例进行PCI的连续观测患者中,其中21例患者的血清DNase I活性在PCI后3小时距基线有明显升高,其平均变化幅度达35.9%。16例CK-MB 和 c-TnT水平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中,13例患者的DNase I活性升高。 Arakawa等指出,在12例只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这一新标记物的水平没有变化。
 
    他们总结说:“该酶的活性升高可能证实了它可以作为检测短暂性心肌缺血的敏感标记物。” 然而,在与该研究有关的一篇述评中,Evangelos Giannitsis和Hugo Katus(德国海德堡医科大学医院)对该研究的结论持谨慎态度。 他们说:“迄今为止,对于心肌梗死,甚至是对于心肌缺血的检测,核酸内切酶活性升高并不是特异性的,有关这方面的证据还很少,结果也很不一致。” “对于可疑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DNase I活性成为一种诊断工具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更准确的表达这一新标记物的特点,并研究它对未检出的胸痛临床患者的预测价值。”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