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型COMMIT试验的结果提示,一旦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稳定,他们最好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
这项研究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其结果显示,尽管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以降低再梗死的危险,但它的这一益处被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升高所抵消。
氯吡格雷和美托洛尔用于心肌梗死试验(COMMIT)也被称为第二项中国心脏研究(CCS-2),是一项随机双盲试验,纳入45 852例在24小时内可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美托洛尔(15mg药物静脉注射15分钟以上,随后每天给药200mg;n=22 929)或匹配的安慰剂(n=22 923),治疗到出院或是到入院的第28天。
与以前的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试验比较,COMMIT试验包括了更广泛的患者群,其血流动力学状况也更不稳定。与一些试验不同的是,伴有中度心力衰竭证据(Killip分级为II或III级)并不是一项排除标准。 这项试验采用的是2×2析因设计,同时也评价了在加用阿司匹林的情况下,氯吡格雷与安慰剂比较的疗效。
该试验的结果第一次是在美国心脏病学会2005年会(美国佛罗里达奥兰多)上公布,结果发现,β受体阻滞剂治疗既没有明显降低主要的联合结果(死亡、再梗死或心博骤停),也没有明显降低全因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美托洛尔每治疗1000例患者,就会减少5例再梗死的人数(P=0.001),也减少5例发生心室颤动的人数(P=0.001),而且这些治疗作用出现在整个住院期间。然而,这些益处被每1000例患者中心源性休克增加11例而抵消(P<0.00001),这多出来的病例大多出现在入院的前24小时内。
以陈振明(音译,英国牛津大学)为首的研究人员报告说,β受体阻滞剂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有相当大的净危险,而对于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的患者有中度的净益处,特别是在入院的前24小时后。 在一项对COMMIT试验的回顾性亚组分析中,它的研究对象与MIAMI(美托洛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试验的研究人群相似(如Killip分级为I级,收缩压高于105 mmHg,心率超过65次/分),结果发现,对死亡、再梗死或心博骤停的总效应普遍与以前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些研究主要入选的是较低危的患者。 根据这些研究结果,陈振明等说:“等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情况稳定下来,即推迟开始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时间可能避免了与β受体阻滞剂相关的休克危险,而同时保留了其在住院期间对再梗死、心室颤动的有益效应。”
在与该研究相关的一篇述评中,Marc Sabatine(美国波士顿Brigham妇女医院)指出,COMMIT试验入选了伴有中度心力衰竭(Killip分级为II、III级)的患者,而这一人群是禁忌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 他接着说:“COMMIT试验的结果提示,尽管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立即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预防致死性心律失常和再梗死,但必须精心安排治疗。”
Sabatine建议:“对于有高度危险的心源性休克患者,要么等到这些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再开始应用β受体阻滞剂,要么应该更加谨慎地增加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以免药物的危害超过其益处。”
需要注意的地方:根据当前美托洛尔的处方信息,以及ACC/AHA 2004年关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指南,必须要注意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肌梗死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警告,其中包括那些伴有心力衰竭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