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CSC2009]大会副主席胡大一教授专访:做到心血管预防知信行 领跑“健康中国2020”
[2009/6/11 18:32:00]
 全文(共1页)

《国际循环》:第十一次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您在继续教育课程方面有一个医疗知识大讲堂的讲座,同时还带领所有的参会医生围绕美丽的大连进行一个全民健跑活动,请您评价其主要意义?

胡大一教授:我国今年已推出新的医疗改革方案,卫生部正在积极地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其中一个重大的转折是开始重视慢性疾病的预防,将其作为政府推动的一项事业。做好“慢病”的管理除政府承担责任以外,还需要进行全社会动员,争取各个方面的力量积极行动。为此我认为成功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需借鉴发达国家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慢性疾病的预防中最上游的问题是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首先应动员医生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完善预防疾病的知识和技能,改变自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往人们一般是自己患病后才到医院看病就医,吃药治病,而医生团队在预防方面的意识、知识和技能也都远远不够,所以我们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是改变“疾病预防是CDC的事,治病是医生的事”这一陈旧关念。“健康中国2020”的重要概念就是要发动医生参与预防,带头学健康,讲健康,以身作则来做健康,即“知信行”。
在心血管领域全国最高学术水平会议的同时,为大连的公众来讲健康大课堂,本身也是一种动员活动。在此我希望全国的专家回到各自的省市以后,开学术会议时也能增加这方面的工作,达到“火烧连营”的效果。发达国家进行的心血管学术会议中,常规都有医生跑步的活动,这也是我期盼多年的事情,终于在本次会议上成为现实,体现了中国学术会议的改革,将不只交流学术进展和成就,也包括医生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本次会议这些活动也具有象征意义,即号召呼吁心血管医生领跑“健康中国2020”。

《国际循环》:中国是烟草生产大国,更是烟草消耗大国,“吸烟有害健康”是几乎每个吸烟者都知道的信息,但这并未能改变中国庞大的烟民数字。有些医生在劝导患者戒烟同时自己也还在吸烟,您认为在这一相对特殊的群体中,如何才能更好地推进控烟工作?

胡大一教授:中国的控烟工作迫在眉睫,同时也任重道远。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国已经立约,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立约的国家公共场所全面戒烟,这是非常紧迫的任务。目前,我们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医生带头戒烟,医疗机构全部戒烟,公共场所全部戒烟,同时在香烟包装上添加吸烟危害的图片。最近我们也看到可一些振奋人心的消息,如中纪委正式发布文件,严令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作为馈赠礼品等。因此,尽管戒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但我们要抓住当前的机遇来推动这项工作,同时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精神准备,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红军长征的精神,将戒烟的持久战打到底。
戒烟非常成功的如英国、香港和台湾等地其共同点是工作从医生做起。英国的医生从1948年开始观察自身吸烟的危害,历时40年,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吸烟导致寿命缩短和肺癌、心血管疾病。40年以后的结果显示英国男性医生吸烟率从1948年的68%降低到10%以下,目前进一步降至5%以下。美国的心内科医生经过30年的奋斗,全面戒烟。我们在香港做吸烟调查问卷,结果为0。不能说香港医生无一人吸烟,但至少香港的医生认为在公共场所,特别是在与患者交谈的过程当中吸烟是一种缺乏道德的行为。大陆与之相差的距离还很遥远,很多医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希望,心内科医生目前的吸烟率为29%左右,低于整体男医生的吸烟率。我们推动心内科主任带头戒烟,该方法非常有效。我认为中国的心内科医生戒烟进展会比美国快,估计经过8年左右的时间将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国际循环》: “预防为主”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至关重要,但在大众和临床医生的实践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以及可以采取何种措施改善?

胡大一教授:奥巴马竞选讲“Change we need”,“Yes, we can”,现在,“预防”的确是处于历史的转折时期。过去三十年,心血管病学的长足进展主要是以导管为基础的介入技术,是针对已出现心肌梗死,心绞痛甚至发生猝死后进行的治疗,而在预防方面几乎是一篇荒原,学术会议上从未讨论过戒烟的问题,也很少讨论运动、饮食和精神紧张控制等内容,但现在很多医生开始重视防病。过去医生都是坐堂医生,未来大家不仅要去治病,也有责任去预防。当前我们要抓住机遇,承担责任,才能成就事业。因为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控,如果做到位,很可能会成为杠杆原理的一个支点,支起对慢性疾病防控的宏伟事业。戒烟、减肥、运动、调整饮食及放松压力对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也起到一定得预防作用,因此可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心内科医生领跑健康中国责无旁贷,应致力于推动中国慢性疾病的防治,将其作为我们的终生事业。

《国际循环》:几年前就有了一种说法,“高科技离临床医学愈来愈近,医务人员(在感情上)离患者愈来愈远”。我们留意到近几年来您一直很重视医学的人文方面,在提高临床医生对人文的重视上,您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计划吗?

胡大一教授:现代医学一个严重的先天缺陷是受科学主义和技术至上的影响,在每个领域研究得越来越深的时候,医生只见病变,不见整体患者。结果必然导致技术的过度使用,不恰当使用,甚至滥用。技术的过度使用危害猛于虎,致残和致死等后果非常严重,且非常不利于医患关系和谐。目前,扭转该局面形势十分迫切,医学是一个人文内涵极为丰富的科学,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性工作,更多的是一种关爱性的科学,尤其对于老年人更是如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医生的人文教育,从学生时代起直至继续教育。目前中华医学会及医师协会等各大学会都在积极地推进这方面的工作,从遵义到井冈山,再到延安,在各地的活动均不断地加强人文教育,尽全力把人文教育落到实处。这不仅仅是天天开会教技术,而是以人文的平台来做。

    今年的第11次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以后,将召开|《医学与哲学》的新一届编委会,我们希望构建一个人文科学学者和医学专家的长期对话,共同探讨新的医学模式,包括生物、社会和心理等要素,研究如何避免传统模式的一些弊病,搭建长效的对话机制和共同工作与研究的平台,以推动医学人文的发展。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