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的药物治疗对保证PCI操作的成功,减少并发症和不良事件有重要意义。坚持使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二级预防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一、围手术期用药
1.抗血小板药物
①阿司匹林:2009年发表的中国PCI指南规定,如无禁忌证,在PCI术前及术后均应服用阿司匹林。术前已经接受长期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应在PCI前服用100~300 mg阿司匹林,而以往未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应在PCI术前至少2 h前给予300 mg口服。PCI术后对无阿司匹林过敏或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口服100~300 mg/d,置入金属裸支架(BMS)者至少服用1个月,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者服用3~6个月,之后改为100 mg/d长期服用。新近发表的PCI-CURE亚组分析结果显示 ,低剂量阿司匹林(<100mg/d)不但在预防血栓事件方面同高剂量阿司匹林一样有效,还可减少严重出血事件发生。因此,对于阿司匹林耐受性差的血栓低危患者,可以考虑应用100mg/d低剂量的阿司匹林维持量。
②氯吡格雷: 2009年发表的中国PCI指南规定,PCI术前应当给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通常给予300 ~600mg负荷剂量,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后的负荷量应为300mg。目前正在进行的CURRENT-OASIS 7试验入选了14000例非ST段抬高ACS患者,随机接受600mg或300mg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治疗,目前该试验已经开始入选患者。该试验的结果将为氯吡格雷负荷剂量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置入DES的患者,如无高出血风险,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75 mg/d至少12个月,可考虑将氯吡格雷服用时间延至1年以上。对于血栓高危患者及病变,如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近期心肌梗死(MI)、桥血管狭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及造影可见的血栓病变,尤其是左主干病变和单支开放冠状动脉病变等,可以考虑测量血小板聚集率,如果血小板聚集率抑制小于50%,可将氯吡咯雷维持量增加到150mg/d。OPTIMUS试验发现,与75 mg组相比150 mg组ADP诱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下降。对阿司匹林禁忌的患者,应在PCI术前至少6h给予300mg负荷剂量的氯吡咯雷和(或)PCI时加用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所有血小板功能参数均显示氯吡格雷150 mg治疗方案诱发的抗血小板效果增强。接受BMS的患者,氯吡格雷75 mg/d至少1个月,最好12个月(如患者出血风险增高,最少应用2周)。
③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UA/NSTEMI)行PCI的患者,无论是否服用氯吡格雷,均可同时给予一种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STEMI行PCI的患者,可尽早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接受择期PCI并置入支架的高危患者或高危病变,应充分权衡出血与获益风险后决定是否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是目前国内上市的唯一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是目前已知最强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国内初步临床试验表明,该药对ACS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
2.抗凝药物
①普通肝素:UA/NSTEMI拟行早期侵入检查或治疗的患者或STEMI行直接PCI患者建议术中使用普通肝素。对于PCI术前用过普通肝素的患者,PCI术中必要时追加普通肝素。对于行非复杂性PCI者,术后不应常规应用普通肝素。
②低分子肝素:UA/NSTEMI接受早期保守治疗或延迟PCI的患者、PCI术前已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的患者,建议在PCI术中使用低分子肝素,如PCI术前8~12 h接受过标准剂量依诺肝素皮下注射,应于PCI前静脉追加0.3 mg/kg的依诺肝素,如PCI术前8 h内接受过标准剂量的依诺肝素皮下注射,则无需追加依诺肝素。不推荐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混用及不同低分子肝素之间交叉使用。
③华法林:PCI后需联合应用华法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时,建议应在INR控制在2.0~2.5的范围内调节华法林的用量,同时阿司匹林采用低剂量(75 mg/d),氯吡格雷75 mg/d。
二、PCI后二级预防药物治疗
1.抗高血压治疗:初始治疗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或)ACEI,必要时加用其他降压药物,血压应控制在140/90 mm Hg以内;而对于慢性肾病或糖尿病者应强化降压,血压应低于130/80 mm Hg。
2.调脂治疗:治疗目标为LDL-C 低于2.60 mmol/L(100mg/dl)。对于极高危患者(如ACS、糖尿病)LDL-C应低于2.08 mmol/L(80mg/dl)。强化他汀治疗,可以逆转动脉管壁的脂质斑块沉积,进而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已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包括经超声或血管造影证实有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糖尿病以及脑卒中患者,更积极的他汀强化治疗可以使患者进一步获益。
3.糖尿病治疗: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动脉粥样硬化、小血管损害相关,降低HbA1c可显著减少糖尿病微血管损害、减少大血管事件以及周围神经并发症。应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以使HbA1c<6.5%。
4. ACEI:除非有禁忌证,所有LVEF≤40%及高血压、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均应开始并长期服用ACEI。不能耐受ACEI者,可以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5.醛固酮拮抗剂:建议用于MI后无明显肾功能障碍或高钾血症,且已接受治疗剂量ACEI和β受体阻滞剂、LVEF≤40%、合并糖尿病或心力衰竭的患者。
6.β受体阻滞剂:除非有禁忌,对MI后、ACS、左室功能障碍(无论有无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均应长期应用。
总之,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和二级预防的基石。心血管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循证医学证据,重视对患者实施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以达到PCI预期效果和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