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以支架来治疗,已经被证明可以有效减少因血管硬化斑块脱落所造成之血栓型脑梗塞,在经验丰富之术者操作之下,其安全性与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同,均优于单纯之药物治疗。台大医院在颈动脉支架治疗方面,十年来均居国内及亚太地区领先地位,有多项研究发表,与国际学界并驾齐驱。
然而吊诡的是,对于程度最严重的颈动脉狭窄,也就是颈动脉全闭塞,其处置学界却一筹莫展。有学者认为,全闭塞状态的颈动脉因已无顺向供血,所以反而不会造成大脑血栓。但若由过去的流行病学观察研究可以发现,事实上颈动脉全闭塞的病患,每年发生脑梗塞的机率可能高达百分之二十,而在所有脑梗塞的病患中,颈动脉全闭塞也占了百分之十五。所以对颈动脉全闭塞的治疗,是应该积极探讨的。
然而,目前对颈动脉全闭塞的治疗方法极其有限。内科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血压、血脂、血糖控制等,其疗效并不明显。外科手术方面包括动脉硬化斑块切除术、颈动脉绕道术等均曾被提出,然而这些术式技术难度均极高,且并发症机率多,临床研究显示,并不能减少同侧脑梗塞。因此所谓「全闭塞状态的颈动脉不需要积极治疗」的看法,实际上多少反应了临床治疗选择不足的尴尬。
对于慢性动脉全闭塞的介入性治疗器材及技术,心脏科近十年来早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全闭塞的治疗,许多冠状动脉全闭塞的病患,现已不必再接受痛苦的外科手术,而能藉介入性治疗达成相同疗效。动脉全闭塞的介入,需要高度的心导管器械操作技巧,而且必须应用特殊之专用器材,对于全闭塞的血管形态也必须能掌握,这些临床能力均需要高度的训练及经验。
因此台大医院心脏血管内科自2002年起,即率先开始研究颈动脉慢性全闭塞的介入性治疗,大量引用冠状动脉全闭塞治疗的经验,再配合近九百例以上之颈动脉支架治疗经验,迄2008年十月为止,共已治疗86病患、共88处之颈动脉慢性全闭塞病灶。这些病灶均先经超音波、计算机断层、或磁振造影确认,之后病患均于门诊追踪观察至少两个月,并由神经科医师评估治疗之适应症,包括神经学症状恶化,或有同侧脑循环量不足之客观证据。若符合条件,便尝试以介入性方式治疗,应用冠状动脉全闭塞特殊钢丝,穿过颈动脉慢性全闭塞段,然后进行气球扩张,最后在血栓防护器保护之下,置放血管支架,重新开通颈动脉的成功率可达百分之七十,而包括死亡、脑出血、及脑梗塞等在内的并发症机率约为百分之三。此研究成果及临床经验均独步全球,已发表在著名之美国心脏医学会杂志及循环医学杂志,并经常受邀于国际医学会议发表演讲。
目前台大云林分院心脏血管中心与台大总院仍继续共同研究,团队涵盖心脏内科、神经科、影像医学科、及核医科等临床及研究人才,而研究方向包括治疗前后神经认知功能测验之评估、分子生物学标记之测定、影像学脑灌注造影之比较、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钢丝穿越及支架置放成功率等,期待能确立此一治疗的临床适应症,并能将手术技术标准化,并训练年青介入治疗专才,希望未来能造福更多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