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循环》:目前对于分叉病变的处理有一种趋势,即“越简单越好”。TCT2008新近公布的BBC ONE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必要性T支架术的患者组的临床预后好于采用完全覆盖病变的复杂治疗策略组。是否分叉病变的双支架或多支架时代已经过去了?
陈纪言教授:对于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我并不完全认同“越简单越好”的提法,虽然从目前研究结果来看可能说是简单点较好,但“越简单越好的”提法不 太恰当,“简单的和复杂的相比前者更佳”较为恰当,简单和复杂只是相对的概念。但对比研究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临床上存在个体差 异,特别是分叉病变,包括血管管径、主支分支情况、病变累及程度及血管的夹角等均会影响治疗决策,因此不能简单化处理。虽然BBC ONE显 示简单点较好,但是对一些特殊的情况如真分叉的病变,相比之下置入双支架要比单支架效果好。如果我们盲目的对所有分叉病变采取单支架 策略,可能会为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因此,简单点较好对分叉病变更大程度上是个概念,而不是强制性策略。
《国际循环》:什么样的分叉病变需要采用完全覆盖病变的复杂术式如Cullotte或者Crush等?
陈纪言教授:今年对分叉病变治疗的观点没有太大的变化,所谓完全覆盖的方式常用于 真分叉病变,通常都是在比较重要的部位,像左主干的三个主要分支及前降支或旋支近端的分叉病变,而且分支血管十分重要不容丢失的情况 下,最好用双支架策略处理。反之,在这种情况下若仅置入一枚支架,如果分支闭塞,将为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国际循环》:对于分叉病变,双支架技术和单支架技术相比,贴壁不良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有无差别?
陈纪言教授:双支架的各种复杂术式之间有无差别?如何有效的降低贴壁 不良发生率?有关分叉病变支架术后的支架贴壁不良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可靠的研究来反映不同术式支架贴壁不良的发生率,但一些小样本研 究显示复杂术式处理的支架贴壁不良的发生率更高。从发生机理来看,这个推断是成立的。置入两个支架时,尤其是在支架相交的部位,支架 不易完美贴壁,特别是扩张时压力不高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贴壁不良。降低贴壁不良发生率的最关键问题是压力,此外支架大小也与此相关。 在更好的医疗条件下,我们可应用血管内超声进行引导,尽量降低贴壁不良的发生。
《国际循环》:分叉病变的预后是否与最终对吻扩张成功 与否密切相关?如何能有效的提高最终对吻成功率?
陈纪言教授:答案是肯定的。置入双支架的情况下若没有完成最终对吻,与不良预后是有关的,如易于 发生血栓形成和再狭窄。药物洗脱支架问世后,分叉病变处再狭窄发生率已显著降低,与非分叉病变类似。分叉病变再狭窄好发的部位在分支 开口,特别是出现贴壁不良的情况下,再狭窄的风险增加。目前,人们对于双支架完成对吻的认可程度很高,但是比较容易忽略的是后扩张。 双支架置入后常出现的情况是最后的对吻压力不足,因此,更为提倡的是进行高压后扩张以及对吻,两者并不是同时进行,高压后扩张时应主 支与分支分别进行,之后再对吻,这样的处理效果更佳。提高最终对吻成功率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要选择有足够支撑力的指引导管。对吻失败 常由于指引导管支撑力不足,球囊通不过分支的网眼也可导致,但并不常见。此外,指引导管的内腔大小和球囊器材质量也与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