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蓬勃发展
[2009/4/1 18:05:00]
 全文(共1页)

    戴汝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

   《国际循环》:作为本次CIT大会结构性心脏病会场的主持人,您如何看待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发展?

    戴汝平教授: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已有20年历史,走出了一条“临床-研发-生产”相结合的自主发展道路,使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有了化时代的变化,受到世人瞩目。

    (1)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已经走向成熟。 遵照循证医学,常见的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经过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及远期疗效观察,对于解剖结构适合的病例介入治疗成功率达97~98%,可以达到治愈目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均低于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方法已经成熟,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尚无统一结论。对于肌部室间隔缺损,解剖结构适合的病例首先推荐介入治疗。对于膜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仍为10%左右,存在不可预知的并发症;即使解剖结构适合,有部分病例治疗效果仍不可预测。我国学者应用国产器械所做大组报告虽然比较乐观,但是尚未得到国际上认可,远期疗效仍有待密切观察,再下结论。

    (2)先心病介入治疗走上规范化轨道。2004年制定了《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为指导我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国家“11-5”支撑课题还要对其进行重新修订和完善。2008年我国开始实施介入医生及单位准入制、培训基地评审,至目前,全国已有25个培训基地(不包括军队系统),加强了行业管理,保证了先心病介入治疗走上规范化轨道。

    (3)先心病介入治疗临床工作蓬勃发展。保守估计,目前全国能够开展先心病介入治疗单位有数百家医院,较上世纪末增加十多倍,且数量还在逐年上升。上世纪受进口器械限制,每年仅能完成1000~2000例。21世纪国产器械问世,受益患者显著增多,2005年突破1万例/年,2008年约1.8万例。疗效不断提高。据近两年国内主要医学中心统计,连续两年技术成功率稳定在97%;介入治疗及围治疗期并发症逐年降低,稳定在3%左右,死亡率<0.1%。

    “镶嵌治疗”(Hybrid procedure)得到大力推广。近年来介入心脏病学逐步形成了介入与手术联合的新方法,拓宽了适应证,使难治或不可治之症变为可治,最大限度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目前已经成熟的介入治疗技术如栓塞术、封堵术、球囊成形术、支架置入术和房间隔切开术等都能与外科开展互补治疗。随着技术的进步,介入性技术将会在复杂先心病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器械小型化和更多专门用于复杂先心病的导管器械研制成功将使复杂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向低龄化发展。随着多种介入治疗技术联合应用及经验的积累,单纯连续使用多种介入性技术根治某些类型的复杂先心病将成为可能。

    《国际循环》:您是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的组长,能否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学组今年工作的重点?

    戴汝平教授:2007年我们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领导下成立了“结构性心脏病学组”,每年举办的“先心病沙龙”及“结构性心脏病学术研讨会”为先心病技术交流、学术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2009年是我国“11-5”关键的1年,我们“结构性心脏病学组” 将在新形势下,密切配合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努力发展,促使学科迈上新的高度。我们将:(1)继续发挥学组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学术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做到“三贴近”:贴近基层、贴近一线医生、贴近患者,普及推广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知识与技术。(2)协助完成“国家11-5支撑课题”有关“瓣膜病“、“先心病”的介入治疗指南。(3)充分发扬培训基地的作用,培养更多的年轻先心病介入治疗医生和优秀团队;培养更多的能够开展“镶嵌治疗”的团队。(4)发现并培养优秀年轻一代,为他们走向世界提供锻炼的舞台。
 bookbook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