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心衰治疗的重大突破。新世纪以来,一系列大型临床研究如MUSTIC、MIRACLE、COMPANION、CARE-HF等证实了CRT治疗不但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还能降低死亡率。
目前,国内外已出台CRT的治疗指南。2005年ESC指南中CRT治疗的I 类适应证为:射血分数降低(EF<35%)合并心室不同步(QRS宽度>120 ms),在最佳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NYHA 3-4级)。2005年ACC/AHA指南关于CRT治疗的适应证规定与之类似。我国2006年CRT指南里关于CRT治疗的I 类适应证为:缺血或非缺血性心脏病,充分抗心衰药物治疗后,心功能为NYHA3级或不必卧床的4级,窦性心律,LVEF<35%,LVDD>55 mm,心脏运动不同步,QRS宽度>120 ms。但大型研究显示,即使按指南建议选择患者,仍有约30%患者对治疗无反应 (non-responder)。
虽然医学界对CRT治疗研究付出了巨大努力,期望提高成功率,拓宽CRT治疗适应证,但结果令人失望。起初许多小规模研究显示,QRS宽度不能准确反应心脏不同步情况,组织多普勒(TDI)更能揭示心脏不同步情况。许多学者呼吁在CRT指南中加入TDI的内容。但最近两个大型研究结果使TDI技术倍受怀疑。PROSPECT研究结果显示TDI重复性可靠性很差,任何单一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均不能评估心脏同步性及预测CRT疗效;rethink Q试验入选了QRSD<120 ms 但心超提示心脏不同步的患者,结果显示CRT治疗并不能改善患者症状。,提示心超在选择患者行CRT治疗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目前的TDI以速度定量技术为主,可靠性较差。寻找心脏不同步的影像学方法迫在眉睫。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能更具潜质。
在某些方面,CRT研究还是取得进展。MIRACLE 的亚研究显示,CRT治疗使心功能NYHA II级患者受益。PAVE及HOBIHPACE研究显示,对于有3度AVB且LVEF<0.40患者,CRT治疗优于置入传统的起搏器。传统起搏器置入后发生严重心衰患者,将起搏治疗升级为CRT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