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OCC2008]规范推广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崔洁
[2008/6/18 17:42:00]
 全文(共1页)

 

介入治疗在结构性心脏病方面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5月30日在结构性心脏病论坛首场论坛上,戴汝平教授做了题为《中国2007先心病介入治疗汇总分析》的发言。据全国注册统计资料,2007年全国共进行近1万例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例数及手术单位较前几年均明显增加。手术的即刻成功率达到96.4%。

但目前介入手术仍然存在一定并发症,主要包括心律失常特别是传导阻滞,心脏结构损伤以及溶血等情况,死亡率为0.05%。戴教授指出,在患者术中、术后即刻及住院期间发生的急性并发症固然需要重视并积极处理,术后远期并发症更需引起心脏科医生特别是介入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主要包括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心脏穿孔甚至心包填塞。例如在ASD封堵术后,由于不可逆性肺小动脉损伤,引起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不仅可引起右心衰竭,甚至导致死亡。介入术中损伤三尖瓣或置入不适当的封堵器对瓣膜长期摩擦等影响,均可引起瓣膜穿孔、腱索断裂等机械并发症,引起或加重三尖瓣反流,如不进行积极修补,可导致右心衰竭。由于先心患者更需要关注术后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及对患者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此外在室间隔缺损的封堵术中,需注意对传导系统和冠状动脉的影响,可能有远期发生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远期并发症的防治,需规范化介入操作技术及推广介入操作经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的成立,使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得到更好的组织和规范,拓宽并完善了介入心脏病学的范围和内容,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学术交流、技术规范、经验推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