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Euro-stroke2008]溶栓后症状性出血性转化的操作型定义
[2008/6/5 14:38:00]
 全文(共1页)



背景: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分类标准很多,包括各种临床和/或影像学标准,导致在严重出血发生率统计上存在差异。目的:在控制其它与预后相关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的基础上,分析这三种HT分类标准与预后不佳的独立相关性,完成对这三种标准的评价工作。

方法:124例静脉rt-PA治疗后发生任何类型出血性转化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入组,80例静脉rt-PA治疗后未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在24-48小时后完成MRI检查,临床病情恶化时及时复查头颅MRI和/或CT。第一周内出血性转化的分类方法有三种:(a)在所有影像图片上,测量最大出血量,(b)在相同影像学结果上进行ECASS分类,(c)临床医生判断为症状性出血,定义为NIHSS评分增加>/=4分。在多变量统计中,在控制年龄、性别、基线NIHSS评分、血糖水平、获得治疗时间、DWI上梗塞灶大小、ADC值和动脉再通的基础上,评价三种HT分类方法与预后不佳的相关程度。结果:出血量大于15ml(校正比值比:22,CI:3-144,P=0002),脑实质内血肿(PH1和PH2)(校正比值比:8,CI:2-34,P=0.004),以及症状性脑出血(校正比值比:32,CI:4-280,P=0.002)均与预后差独立相关。

讨论:这三种严重出血的分类方法均与预后差独立相关。较于ECASS分类,出血量大于15ml或症状性脑出血对预后的判断更好。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