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廖玉华教授在高血压论坛上讲述了一个高血压治疗的全新理念——治疗性疫苗的降压治疗。
治疗性疫苗与预防性疫苗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在体内产生持续性自身抗体发挥作用,不同于传统预防性疫苗仅靠体内记忆细胞活化。1953年起开始研究治疗性疫苗,但由于选取的免疫肽致肾间质损害使研究一度陷于停顿。21世纪起,AngⅡ短肽类似疫苗取得Ⅰ期及Ⅱ期临床试验成功,使治疗性疫苗重新成为研究热点。
治疗性疫苗主要分为三类:(1)肾素-血管紧张素(Ang)疫苗:阻断上游肾素,从源头减少AngⅠ及Ⅱ浓度,同时降低负反馈所致肾素水平升高,主要缺陷为靶器官损害较高。(2)AngⅠ及Ⅱ中和抗体疫苗:依靠抗体中和作用减少Ang的作用。但尚未知该抗体能否完全中和Ang作用,同时其靶器官保护作用较差。(3)AngⅡ受体短肽疫苗,可降压、减少全身血流量,但反馈性致肾素升高。
廖教授还介绍了其研究中心对AngⅠ受体短肽疫苗的研究。他们将此疫苗定义在阻滞性抗体水平,应用计算机生物学信息技术,选取疏水性低值、亲水性和抗原性高值位于细胞外功能域的序列。将选取的肽与病毒载体相结合注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连续观察64周显示该抗体可有效降压,作用时间长、平稳有效降压;对肾脏、心脏的分析证实抗体对高血压所致心肌纤维化和肾脏肾小管病变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RAAS降压疫苗设想提出已50多年,2007年针对AngⅡ的高血压疫苗已进入IIa临床试验,证明该疫苗安全有效。可见治疗性疫苗用于人类将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