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的葛均波教授将其课题组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最新研究进展向与会的专家和代表做了汇报。汇报的部分研究内容,新近发表于《stem cell》《heart》《Am J Cardiol》等国际权威杂志上。
(1)干细胞移植治疗心梗的短期及长期疗效:2003年起由中山医院组织完成的TCT-STAMI研究应用多种影像学方法评价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左室功能、左室梗死面积等变化及安全性。共有271名首次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或者对照组。在移植后6个月随访发现:心超提示LVEF干细胞治疗组提高4.8%,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12个月时LVEF进一步提高,增加幅度约8%,同时SPECT,MR提示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左室重构减低、心肌灌注缺损面积也明显缩小。更长时间的随访(4年)发现这种优势依然存在。同时尝试了二次移植治疗心肌梗死,12个月随访结果提示:在首次干细胞移植后4个月再次行干细胞移植组的LVEF和心梗面积较单次移植有进一步的改善。
(2)干移植细胞移植的理想时间:将成功完成急诊PCI的急性心梗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n=26)在PCI术后即刻接受细胞移植,B组(n=26)在PCI术后3-7天接受细胞移植,C组患者(n=27)细胞移植时间为PCI术后7-30天,对照组为PCI术后即刻犯罪血管内注入含血浆肝素生理盐水的25名患者。结果发现:在急性心梗患者急诊PCI术后即刻(A组)接受细胞移植可能是最为理想的时间点。
(3)不同亚型的骨髓干细胞在心梗治疗中的作用:通过动物实验分别移植:纯化的单克隆化骨髓间充质细胞(snMSCs), 未纯化的骨髓间充质细胞, CD34+ 前体细胞 (CD34),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研究发现:snMSCs具有更强的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移植后3个月,snMSCs较其他亚型细胞改善心脏功能更显著,该亚型细胞将可能成为临床干细胞移植的新的潜在细胞。
(4)干细胞移植的体内微环境作用:动物实验发现,移植CD34+前体细胞后,显著改善心梗后心脏的心功能,而这种改善与心肌本身存在的侧枝循环相关,并且干细胞分化和动员因子(bFGF,SDF-1,BMT)的分泌也与原先存在的侧枝相关。故侧枝的循环的建立和再血管化均有利于干细胞移植的微环境改善和远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