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31日在第二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的节律论坛上,来自美国Minnesota医学中心的吕斐教授结合ACC/AHA/HRS于2008年5月刚刚公布的心脏节律异常的器械治疗指南为与会者做了题为ICD适应证的精彩而风趣的报告。
自1956年Zoll PM等首先使用体外电除颤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临床上开始使用ICD,但是其刚开始仅应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反复发作性室速而需要复苏治疗的既往心梗患者。之后随着临床研究的开展,CAST等多个临床药物研究发现抗心律失常虽然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而多项大型ICD研究表明ICD疗效明显优于最为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心脏猝死。因此2008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召开的HRS会议上,HRS联合ACC与AHA共同发布了关于心脏节律异常的器械治疗指南。
ICD的I类适应证为:除外一过性和可逆性原因的室颤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引起的心脏骤停,血流动力学稳定或不稳定的结构性心脏病自发的持续性室,VT/VF所诱发的不明原因晕厥,MI超过40天(NYHA II/III级且LVEF<40%或者NYHA I级但LVEF<30%),MI后LVEF<40%可诱发室速/室颤者,LVEF35%的NYHA II/III级的非缺血性扩张性心肌病(NI-DCM)。而IIa类适应证为:不能解释的晕厥且具有显著的左室功能障碍的NI-DCM,左室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持续性室速,有1项或多项SCD的高危因的HCM,有1项或多项SCD危险因素的ARVD/C,合并ß-受体阻滞剂治疗时出现晕厥和/或室速的长QT间期综合征,伴有晕厥或伴证实的不引起心脏停搏的室速的Brugada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型性室速,等待移植手术的非住院治疗患者,心脏结节病、巨细胞性心肌炎、Chagas病。ICD置入的并发症相对低,其死亡率<1%,而感染发生率也仅为2%。当然,ICD治疗毕竟还是比较昂贵的,需要考虑到各自的经济条件。
吕教授指出2008年指南关于ICD治疗的主要更新为:NI-DCM的一级预防主要基于SCD-HeFT研究、ICD可以应用于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以及选择性的NI-DCM患者,MADIT II的适应证已从IIa类上升到I类适应证,作为1级预防的EF标准基于既往试验的入选标准,强调了最优化的药物治疗以及能够有良好的心功能以存活1年、强调了对危险因素的独立评估、最小化不必需的右室起搏、不推荐对无症状的心动过缓(尤其是夜间)行起搏治疗、讨论了终末期患者ICD以及起搏器的程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