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个月内连续收集全国范围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资料。房颤患者在入院时被随机分为4组:无抗凝药物组、抗血小板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的华法林组及INR>2的华法林组。评价指标有:卒中严重程度分类(NIHSS评分)、出院时功能性残疾的程度(mRS)及3个月死亡率。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入院时抗凝治疗与卒中严重程度及其结果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在1558例患有脑缺血的患者中,329例(21%)有房颤病史或入院时发现有房颤。患者在事件前未接受抗血栓治疗(n=86;年龄78±11岁;63%女性)、抗血小板(n=116;年龄79±8岁;60%女性)、INR<2的华法林(n=68;年龄76±8岁;63%女性)或INR>2的华法林(n=45;年龄74±11岁;47%女性)。入院时中等严重程度的卒中(NIHSS评分>5)分别为70%、58%、56% 和 38%。入院时抗血栓治疗与卒中严重程度独立相关,与华法林且INR>2组相比,无抗血栓治疗的校正OR值(NIHSS评分>5)为3.2(95%可信区间:1.4~7.6),抗血小板组的OR值为2.1(0.9~4.6),华法林且INR<2组为2.2 (0.9~5.2)。相应地,抗血栓药物与严重残疾或院内死亡率(mRS<3)存在一定相关性:与INR>2的华法林组相比,校正后OR值分别为3.5 (1.5~8.3)、2.0 (0.9~4.4)及1.4 (0.6~3.2),3个月死亡率校正后OR值分别为3.6 (1.1~13.8)、2.9 (1.0~11.0) 及 1.6 (0.5~6.3)。
因此,除了目前已知的卒中预防收益,强化的抗栓治疗与卒中严重程度降低相关,相应地,房颤及急性脑缺血患者3个月生存率与卒中严重程度降低相关。当然,这仍需在其他研究中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