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成人获得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患病率逐渐增高。由于老年患者行外科手术的风险较高,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外科治疗,在这些患者的治疗中,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成为一个新的选择。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孔祥清教授介绍了介入治疗,特别是自膨胀带瓣支架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研究进展。
虽然二尖瓣狭窄的介入治疗早在数十年前已经广泛进行,而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在近年来刚开始兴起。特别是成人患者的获得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一般情况较差,往往合并心肌缺血,外科经典的主动脉瓣置换手术风险极大。对于不能进行外科治疗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能部分替代主动脉瓣功能,为患者带来生机。在目前治疗的患者中,有25%应用于不适于外科治疗患者,25%为高危患者,因此该技术在高龄患者和重症患者中均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早期主动脉瓣介入装置为球囊扩张装置,由于在球囊扩张时即刻血流动力学影响大,即刻风险极高,可能出现阿-斯发作甚至猝死,目前FDA已经提前中止了该装置的临床试验。目前主要应用的是自膨胀带生物瓣装置。根据最近报道的研究结果,人工生物主动脉瓣可以维持10-15年的作用,因此该技术的适应征主要为70岁以上的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到目前为止,全球共进行了约300例自膨胀主动脉瓣介入置换术,其特点为操作过程中无主动脉瓣阻断过程,手术时间平均仅约1小时,术后恢复快,人工生物瓣能够基本替代主动脉瓣功能,且对冠状动脉血供影响小,远期死亡率小于10%。但该技术也有一定的并发症,根据最新研究报道,在手术并发症中以人工瓣周主动脉瓣反流较多见,此外还包括人工瓣再狭窄、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冠状动脉血供受累、支架断裂等,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改进技术,减少并发症。目前国内在此方面进行的临床研究刚开始起步,动物试验也在进行中,呼吁国内心内科医生和介入工作者注意主动脉瓣介入治疗这一新兴技术,为改善成人获得性主动脉瓣病变的治疗现状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