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洗脱支架(DES)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极大地扩展了介入治疗应用范围,但是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仍然是介入心脏病学的主要挑战之一。6月1日在首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冠心病介入论坛上,来自日本的心脏病学专家Toshiya Muramatsu教授作了“CTO病变治疗技术进展”的专题演讲。使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的治疗再次成为了大会的热点话题之一。
首先,Toshiya Muramatsu教授介绍了容易介入治疗的CTO病变(“Easy CTO”)的特征,包括直线形血管,冠脉闭塞的形态呈尖头形,局限型病变等;介入治疗难度大的CTO病变的特征,包括血管扭曲,冠脉闭塞得形态呈平头型,弥漫型病变,有 IVUS无法通过的细小侧枝。
之后,Toshiya Muramatsu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目前治疗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的新技术。包括以下几项:
1. Miracle系列导丝的推送性和病变的跟踪性强,相对于其他锥形缠绕导丝不易进入内膜下和导致血管穿孔,安全性较高。
2. Conquest系列导丝支易于进行逆向导丝技术(retrograde wire),手术进程快,能减少造影剂的用量。但其柔顺性也差,易穿透血管壁导致穿孔。
3. 双导丝轨道技术(pararell wire technique):PCI过程中向CTO病变远端插入两根导丝,为球囊或支架顺利通过病变提供轨道;或向另一非CTO血管插入另一根导丝。
4. 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导丝技术:在有分支的情况下,可用IVUS确定CTO病变的穿刺入口。
5. 子母指引导管(Terumo):适用于经桡动脉径路PCI,并能很好的平衡对导管的弹性要求和扭转性要求。
6. 锚定(Anchoring)技术:适用于预计球囊或支架通过比较困难的病变。
7. 逆向导丝技术:适用于正向导丝通过病变困难且逆向侧枝良好的病变。但这项技术也存在缺点:可能导致移植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可能导致冠脉夹层,血管破裂等。
最后,Toshiya Muramatsu教授对目前CTO的治疗情况进行了总结:
1. 目前介入治疗CTO病变的血管开通率达到了90%;
2. 良好的手术操作技术,选择合适的导丝、鞘管能改善治疗效果;
3. 目前CTO病变治疗的新技术包括子母指引导管,双导丝轨道技术,逆向导丝技术等;
4. 近年来药物洗脱支架治疗CTO病变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它是一项很有希望的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