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03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已历经百年,这一发生在血管壁部位病变的病理过程很漫长,中间环节复杂,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又可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在人群中的发病表现出很强的多样性,还可以与其他生活方式疾病互相交错、互为因果,是典型的复杂疾病。虽然目前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有了深入的了解,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在防治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实质进展,但离完全解决动脉粥样硬化这一世纪难题仍差的很远,说明对它的认识仍还远远不够,迫切需要研制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新技术和新药物。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和发病过程的分子机制非常复杂,表现出非线性,网络式和自稳态失衡的特征。目前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免疫反应和氧化应激,以及其相关的信号调控传导通道,构成了一复杂的网络。动脉粥样硬化可以看作是损伤(促炎、免疫损伤和氧化)和修复保护(抗炎、免疫调节和抗氧化)机制之间平衡的失调,具有内在修复血管壁能力的血管祖细胞,尤其是内皮祖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修复过程中的作用令人关注。此外,传统观念认为血管内膜内皮细胞及中膜平滑肌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起主导作用的观点也受到了挑战,血管外膜及其周围脂肪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外膜成纤维细胞及脂肪细胞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和脂肪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内分泌及旁分泌作用于血管各层细胞,使细胞表型改变,增殖、迁移并分泌细胞外基质等积极参与血管结构与功能的调节。
鉴于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机制的复杂化,要求我们在研究中需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必须借助“组学革命”和系统生物学的思路和研究方法,集中多学科研究人员,既从不同角度深入,又将各自取得的成果系统综合,多层次揭示疾病的规律,开发新的治疗药物和预防手段。除传统的保护内皮、调脂和抗氧化作用外,关注外膜,增强机体自身免疫以及血管内源性抗炎能力,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特异性疫苗治疗以及动员补充内皮祖细胞修复受损的内皮已经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思路新靶点。此外,还应注意发挥祖国医学的优势,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大有潜力。在临床许多难治性疾病防治中,不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成功之作。中药辨证治疗,西药辨病治疗;中药扶正固本,西药治标祛邪。近年研究支持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与抗动脉粥样硬化因素间的平衡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进展的重要机制,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由过去重视血管局部斑块转向重视整体人的转化,而我国传统的中医学在把握整体、固本扶正、双向调节阴阳平衡方面则具有独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