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重视正常高值血压水平及伴心血管高危因素者的干预 王文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2007/2/28 0:00:00]
 全文(共1页)
高血压诊断标准是人为规定的,实际上高血压与正常血压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新版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均重视血压正常高值(120-139/80-89mmHg)的非药物干预。尤对血压正常高值心血管危险因素者予以充分重视。本文旨在就血压正常值者的非药物干预及血压正常高值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药物干预的重要性予以评述,以引起广大基层医生的关注。 1.国内外高血压新指南对血压正常高值的关注 2004年中国高血压指南将血压120-139/80-89mmHg者列为正常高值,指出此范围内血压者应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及时预防,以免发展为高血压。北京35-64岁2740人1992-2002年10年血压观察表明,人群收缩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血压患病率由27.6%增至48.8%。1992年血压在120-129/80-84mmHg与130-139/85-89mmHg者到2002年成为高血压患者的比例分别达44.7%和64.3%。 200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将血压水平120-129/80-84mmHg者列为正常血压,130-139/85-89mmHg者列为正常高值;在危险分层中将正常血压和正常高值血压水平伴有≥3个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者列为中危及高危对象,并存临床疾病患者列为高危及很高危对象。 2003年美国JNC-7指出:“血压从115/75mmHg起,每增加20/10mmHg,心血管危险性就增加1倍。”“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80-89mmHg为高血压前期(Prehypertensive),应改善生活方式以预防心血管病”。“55岁血压正常者,未来发生高血压的危险为90%”。 2.血压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2.1 血压水平与首次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国内外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群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冠心病发生呈连续性正相关,即血压水平越高,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危险越高,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发生危险增加1倍[1、2]。我国11省市35~64岁人群(31728人)血压水平与10年心血管病发生危险也密切相关。以血压<110/75mmHg为基线,血压120-129/80-84mmHg时,心血管病发生危险增加1倍(RR=2.09);血压140-149/90-94mmHg时,心血管病发生危险增加了2倍多(RR=3.23);当血压>180/110mmHg时,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加了10倍(RR=11.81)[ 3]。 美国弗明汉心脏研究对6859名无高血压和无心血管病对象随访12年,观察基础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发生的关系。结果血压<120/80mmHg和121-129/81-84mmHg及130-139/85-89mmHg组男性10年累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8%(95%CI4.2-7.4),7.6%(95%CI6.0-9.1)和10.1%(95%CI0.81-12.1);女性分别为1.9%(95%CI1.1-2.7),2.8%(95%CI1.9-3.8)和4.4%(95%CI3.2-5.5)。以血压<120/80mmHg为基础,血压121-129/80-84mmHg组心脑血管病危险度为1.3~1.5;血压130~139/85-89mmHg组心脑血管危险度为1.6~2.5。即非高血压范围受试者随血压水平的升高,心脑血管病危险逐渐增加[4]。 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对4801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随访10年,结果发现脑卒中,总死亡,微血管事件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收缩压<120,120-129,130-139,140-149,150-159和≥160mmHg者,总死亡率分别为7.3,8.9,11.9,14.2,15.2和20.8/1000人·年;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2.8,4.4,6.5,8.7和11.9/1000人·年[5]。 国家十五攻关课题选择中美队列人群,35~59岁11155人,平均随访15年,其发生心血管病474人,冠心病事件105人,脑卒中事件382人(缺血性心卒中266例)。发现收缩压水平与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冠心病、缺血性卒中)有关,收缩压<120,120-139,140-159,160-179和≥180mmHg者男性15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率分别为0.97,2.86,7.89,21.46和19.33人·年,女性分别为1.83,4.74,10.32,30.71和69.23人·年[6]。 以上研究表明人群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血压水平升高,心脑血管事件就增加。即使在血压正常高值范围(120-139/80-89mmHg)也是如此。 2.2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的关系 我们对中国1520例脑血管病(其中脑卒中占96%)患者随访5年(平均4年),观察到基础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密切相关。基础收缩压水平<130,130-139,140-149,150-159和≥160mmHg者,脑卒中再发分别为9.8%,12.9%,12.9%,13.4%和20.6%;舒张压<70,70-79,80-89和≥90mmHg者脑卒中再发率分别为7.4%,11.7%,12.8%和18.2%。基础舒张压80-89mmHg者脑卒中再发危险较<70mmHg增加42%。在治疗随访4年中,平均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的关系更密切,收缩压<110,110-119,120-129,130-139,140-149和≥150mmHg者,脑卒中再发率分别为5.8%,8.8%,12.4%,18.4%,20.9%和43.1%。收缩压120-139mmHg脑卒中再发危险较<120mmHg者增加46%,其中130-139mmHg者脑卒中再发危险较<110mmHg者增加68%。治疗后舒张压水平80-89mmHg者脑卒中再发危险较<70mmHg者的增加53%[7]。 3.干预治疗的益处 3.1生活方式的改善 对血压正常高值者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善。生活方式改善措施包括:戒烟、限酒、少盐、多食蔬菜水果,超重者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 吸烟对身体的害处是明显的,均是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因此戒烟是国内外公认措施之一。限制酒精摄入量,没有心脑血管病者,可少量饮酒(葡萄酒,软酒),每日不超过50ml。如有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则不主张饮酒。 食盐过量与高血压发生有关,我国北方人群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患病率多于南方,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北方人喜欢咸食,盐摄入量过多,每人每日氯化钠摄入量达18-30g。WHO提倡每日氯化钠摄入量少于6g。限钠可使收缩压下降2-8mmHg。少摄入饱和脂肪酸,适当摄入新鲜蔬菜、水果(西红柿、胡萝卜、青菜、苹果等)及杂粮对人体是有益的。可使收缩压下降8-14mmHg。 超重或肥胖者应控制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体重超重者舒张压增加较多。减轻体重10kg,收缩压可下降5-20mmHg。进行规律的适度的体力活动,如行走、慢跑每周3天,每次30分钟,可使收缩压下降4-9mmHg。生活工作有规律,心胸宽广,戒急戒躁,学会放松,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有助于调节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3.2降压治疗 一系列大规模多中心随即临床试验证实,抗高血压治疗可减少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危险40%,减少冠心病危险10%-15%。脑血管病后患者降压治疗试验主要有PATS[8]和PROGRESS [,9]。PATS用吲哒帕胺治疗,PROGRESS用培哚普利(或吲哒帕胺)治疗。PATS和PROGRESS研究均表明,降压治疗不仅对脑血管病伴高血压有益,而且对脑血管病未伴高血压者也有益。 PROGRESS研究提示对脑血管病未伴高血压者降压治疗可减少脑卒中危险27%%。HOPE试验用雷米普利治疗心血管高危患者(多为冠心病),使心血管病伴高血压者的主要终点(心血管死亡、心梗或脑卒中)危险减少25%(95%CI 0.65~0.87),未伴高血压者主要终点减少19%(95%CI 0.70~0.93)[10]。 PATS,PROGRESS研究说明未伴高血压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适度降压治疗是有益的,HOPE研究说明未伴高血压的心血管病患者进行降压治疗也是有益的。降低血压对心血管病高危患者益处的证据是明确的[11]。 4.总结 4.1 正常高值血压(120-139/80-89mmHg)人群的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及心脏病发生有关,应予以重视。 4.2 适度降压治疗(ACE抑制剂,利尿剂)对心脑血管病未伴高血压者是有益的。 4.3 对正常高值血压的未伴明显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应进行积极的非药物治疗,主要是改善生活方式。 4.4 对正常高值血压伴心脑血管危险因素者应进行积极治疗,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给予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调脂,降压治疗等。 参考文献: 1.Prospective Studies Collaboration. Cholesterol,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stroke, 13000 stroke in 450000 people in 45 prospective cohorts [j] Lancet 1995,346:1647-1655 2.Eastern Strok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llaborative Research Group. Blood pressure cholesterol and stroke in eastern Asia [J].Lancet 1999,352:1801-1807 3.王薇, 赵冬, 刘静, 等,中国35~64岁人群血压水平与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前瞻性研究[J]. 高血压杂志2004,12:8-9. 4.Vasan RS, Larson MG, Leip EP, et al. Impact of high-normal blood pressure on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 N Engl J Med, 2001,345:1291-1297. 5.Adler AI, Straton IM, Neil HAW, et al. Association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with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 of type 2 diabetes (UKPDS 36):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J].BMJ,2000,321:412-419 6.国家“十五”攻关冠心病、脑卒中综合危险因素危险度评估及干预研究课题组(武阳丰).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及简易评估工具的开发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893-901 7.王文、刘力生。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的关系——1520例脑血管病患者随访4年[J]. 高血压杂志 2003,11:106-108 8.PATS Collaborating Group. Post-stroke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Study (PATS): a preliminary result [J]. Chin Med J, 1995,108:710-717 9.PROGRESS Collaborative Group. Randomized trial of a perindopril-based blood pressure-lowering regimen among 6105 individuals with previous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J]. Lancet, 2001,358:1033-1041 10.Heart Outcome Prevention Evaluation (HOPE) Study Investigators. Effects of ramipril on cardi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outcomes in people with diabetes mellitus, Results of HOPE study and MICRO-HOPE Study [J]. Lancet,2000, 355:253-258.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