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GW-ICC17]抗凝vs出血:正确认识,加强监测-李家增教授现场访谈
[2006/11/7 0:00:00]
 全文(共1页)

《国际循环》:临床实践中,如PCI术后应用抗凝药,一直在抗凝与出血间寻找平衡点,不断推出新的药物试图寻找有效抗血栓而无须担心出血的新药,但即使是新药在高剂量应用也不可避免地因出血问题,而让人担心不已,请您就这一问题谈谈您的看法? 
 
李家增教授:抗凝药不可能没有出血,只是多和少的问题,要是没有出血也不可能是抗凝药了,抗凝药在临床应用就是为了把偏高或正常的凝血功能调低,则机体的止血功能就减低了,如机体受到创伤,或本来就有创伤,则易造成出血,如要减少出血危险,首先是药物的使用剂量,不能过大。低分子量肝素做为新的药物出台,试验和理论都给出其优于普通肝素的结论,,但临床上常说低分子量肝素出血较普通肝素要高,为什么呢?低分子量肝素出台时说不需监测凝血功能,但做为血液科,我们则讲应强调的是不需常规监测,而不是不需监测,临床应用时还是应该看看它抗Xa是不是达标的,只是用了常规剂量或从静脉注射的,都需要监测APTT,这样应用抗凝药把握的就会比较好。现在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出血较普通肝素要高的原因,正是由于未进行监测,患者个体间是存在有差异,患者对药物的应答也有不同,盲目的按推荐剂量应用,带来的只能是出血风险增加,低分子量肝素也是有监测要求的,其抗Xa达到0.5就可以了,不监测的话,可能已达到0.7或0.8,而不能被察觉。因此,将来即使在用戊糖这些新药的时候,也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监测。大家应记住:没有出血也就不是抗凝药了,因此,避免出血风险必须加强监测。
 
《国际循环》:如果加强监测后,会不会因费用增加而导致患者依从性降低?
 
李家增教授
:费用增加和出血死亡,这就是风险评估的问题了。做任何事都是需要权衡的,费用增加但会带来临床获益,不监测则出血风险增高,这就是获益与风险,您说应该看重哪一个呢?因此,在给药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有助于患者出血风险的评估,患者有没有溃疡病,年龄大小,有没有高血压,既往病史询问的详细与否,这些对于综合评估是非常有用的信息,如只想着抗凝,未对这些信息进行采集,那这一治疗策略就存在弱点,就会增加出血发生的风险。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