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大量的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后当心肌丢失>28%时临床发生心力衰竭,>48%时则引起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后应用干细胞进行心肌修复或再生治疗近年在欧洲(尤其在德国)、加拿大和美国已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在实验性动物模型中发现,成体单核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血循环中的干细胞和组织commited 干细胞能在实验室中转化为具有心肌细胞特性的细胞。但是这些结果在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和整(实)体研究中并未得到证实。BOOST、REPAIR和TOPCARE-AMI等研究证明。五种祖细胞(progenitor cell)经直接心肌注射或冠脉内注入后心功能改善(射血分数增高,收缩末期容量减小)。某些研究还发现舒张功能提高,但对左心室重构的有益作用尚不清楚,也无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容量的证据。而且,至今并未在梗死部位发现这些移植细胞引起心肌再生(regeneration)或心肌替代(replacement)的迹象。这些可能与注入的细胞类型、状态和数量等因素有关。将来如能找到一种具有像胚胎干细胞的多功能(multipotent)干细胞,则我们可以克服伦理问题,同时又可用于心肌细胞再生治疗,且不需免疫抑制治疗。
德国学者在ESC会议期间报道,发现用精殖干细胞(spermatogenital stem cell)能定向分化成血管细胞与具有收缩功能和动作电位的心肌细胞。同时,由于这些细胞取自于机体自身,因而不存在免疫排异的问题。这一研究对干细胞的心脏再生带来前景。
目前应用单核骨髓干细胞来研究、观察到的对左心室功能有益作用的机理,还可能与旁分泌(Paracrine)有关,这些可能并非为心肌再生,而是一种心脏保护(cardiac Protection )或修复(epair)作用。
目前,干细胞治疗的途径包括直接心肌内注射、经冠脉内或冠状窦(逆向)注射或全身细胞动员(mobilization)。以冠脉内注入最特异或常用。最近的急性心肌梗死研究显示,冠脉内注入混合性干细胞,左室功能改善不显著(射血分数增加2%-5%)或无改变。但这些左室功能的改善与否与心肌梗死范围和发病后一定时间段内应用干细胞治疗有关。人们一直担心的心律失常问题,一般不严重且可用胺碘酮控制。
目前对心脏内是否存在单一或多功能的心肌祖细胞(Cardiac rogenitor ell)尚有争论,许多研究者提出不要花很大的精力去探讨干细胞在心肌组织中的生存率,而可以研究干细胞治疗改善心功能的机理和相关因子。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干细胞的心肌再生和细胞替代作用,必须研究和发现标记或“示踪”这些干细胞的“入宿”(homing)技术,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PET、磁共振和核素显像、超声或基因技术。
将来,我们可能在某些方向作研究,包括使祖细胞“正常化”(normalized)的方法;改善干细胞在心肌组织内的“入宿”和“迁移”(migration);发现不同类型的细胞;选择更为合适的细胞释入(delivery)技术和模式;同时明确更多的旁分泌因子等。
总之,心肌再生或修复的细胞治疗仍处在早期阶段,但前景很好。我们可以将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同步进行,正如冠脉介入治疗的历程已有20余年,相信通过5-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干细胞治疗技术有望成为临床上治疗心梗和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