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胡大一主席专访:推动心血管疾病防控体系规范化全面发展
[2006/6/3 0:00:00]
 全文(共1页)
胡大一,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专家津贴。现任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心内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主任。擅长心电生理,起搏器植入,冠心病介入治疗,以及高血压、冠心病防治等。先后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等多个学会的社会职务,以及《欧洲心脏病杂志》和国内众多国家核心期刊主编或编委职务。先后获多项国际级、国家级和省部市级科技进步奖。正式出版了专业书籍39本,参与了国家教委和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的医学本科生统编教材,发表论文427篇。国际循环》: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至今已举办九次,请您评价一下它对于我国心血管病学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胡大一: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是我国心血管领域最有代表性的会议,因为它不仅有一些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更主要的是有大量我国现阶段最高水平的研究和学术成果的论文发表。此外,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也是目前国内会议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会议。

胡大一教授接受本报采访
胡大一教授
在开幕式上
国际循环》:大型会议离不开资深专家、知名教授给大家做指导性的专题报告,但学科的发展更多地还是要有中青年专家来接老一辈的班,对于这一问题,这次会议有什么改革措施? 胡大一:首先大家可以注意到此次会议讲台上发表学术演讲的都是青年人,做学术报告的可能资深教授多一些,但以论文介绍自己学术成就的很多都是四十岁左右的青年人。其次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会是一个日渐年轻化的协会,我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说,特别是换届以后,我们可能是最年轻的协会。 《国际循环》:冠心病最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是调脂治疗,而调脂中最争论不休的是强化调脂,现在中国自己的血脂指南已经出台,它对中国冠心病治疗策略有什么样的影响? 胡大一:中国的血脂指南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不是仅仅模仿或类似于国外的指南,国内的其他指南很少以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中国自己的数据为基础;第二个特点表现在中国血脂指南的一个重大修改就是高危患者的强化降脂,我认为强化降脂的概念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只有对于高危患者,如冠心病和冠心病等危症者应该进行强化降脂,尤其应该关注极高危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或者是急性心肌梗死、存在吸烟不能戒断,以及所有ST抬高或不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国际循环》:这次会议关注的领域很广,包括心衰、心律失常等,中国是一个心衰大国,发病率也逐年增高,在心衰防治方面,这两年我国有什么大的进展?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多大差距? 胡大一:关于心衰的治疗,最近大家逐渐认可了β受体阻断剂,它应用地更加广泛,剂量比过去也有所提高,但我国心衰防治水平和国际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还缺乏一个对心衰防治进行系统管理和系统服务的体系,也就是我经常讲的“硬着陆”和“软着陆”的问题。因为心衰患者不同于其他患者,β受体阻断剂剂量调整至少需要三个月,还会出现一些症状的反复,甚至需要每天测体重来调整患者治疗情况,使患者达到一个最大β受体阻断剂剂量而获得最佳疗效。因此,我国还是需要有这样一个系统,应该成立专门针对心力衰竭的专科门诊,里面不仅是医生,而且要发挥护士的作用,在未来还要发挥多学科作用,比如说营养、运动、康复等,这个系统稳定之后要归入社区。 《国际循环》:您一直致力于心血管学术推广工作,很多会议都能看到您的身影,请您对专业医学媒体应如何将学术推广做得更好提些良好的建议。 胡大一:我觉得专业媒体最重要的是推广专家指导的办刊方针,因为只有各类专家才熟悉医学研究的最新动向――什么最新?什么最规范?这两点非常重要。专业传媒的发展方向就是应该及时报导最新进展,大力推广规范化做法。要做到这一点必需有专业媒体和专家的结合互动。第二,现在很大的问题是大量的指南都模仿国外,甚至直接翻译过来,没做多大调整,因此指南本土化的问题很迫切,一定要结合中国特点,把普遍真理和中国医疗实践结合起来,使广大医生能看得懂、用得上,实现规范化。另外,我还希望通过专业媒体来发挥广大专家的作用,现在任何一个指南的起草过程,参加人员过少,仅仅靠中华医学会的专业杂志来推广,力度较小。我非常希望能够通过专业媒体进行大量的宣传,使更多的专家,包括甘肃、宁夏等偏远地区的专家也能参加到指南专家协作组里边。所以希望能够通过媒体增加他们的表述权,有参与就会有知情,没有参与就没有知情的责任。还有就是希望能通过媒体呼吁,中国医药发展和医疗改革都走到一个重要的关口,学科的发展一定要注意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治不防,只治不管。如:我国心力衰竭的出现非常年轻化,我们熟知的“白骨精”――白领、骨干和精英,这类人不是死于无钱,而是死于无知。这类人群数目很大,工作很忙,不可能像老年人一样参加健康大课堂,因此需要对这些人进行特别服务。未来的医疗应该是不光要治,治后要管,患病前还要防,这是我发自内心的呼吁,也是我希望媒体去完成的工作。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学会,与所有宣传媒体一起合作,结合防、治、管形成统一的整体,推动更理性、更人性化的服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医生和社会更加和谐。 《国际循环》:胡教授在心血管领域工作了数十年,能否给正在学习和进行科研的青年医生一些建议? 胡大一:现在一些年轻医生比较浮躁,比较急功近利,其实学习研究的过程关键就在于多做实事,不图虚名。我从年轻做到现在,秉承的信念就是自强不息,锲而不舍。其次我认为重要的不仅是学会一项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首先包括医德的标准,第二是创新能力,第三是和团队的协调能力,第四是如何与国际接轨。还要敢于上台演讲,敢于站起来提出问题。作为年轻的医生,要做一些技术性、基础的培训,大家根据不同的悟性弥补综合素质,我认为综合素质越高的人,才能走得越远。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